58家景德镇瓷商来青“走穴” 浮山文化大集上瓷商称生意一般 他们说要慢慢培养市场
谈辛苦:
瓷商不怕漂泊最怕运输
“景德镇陶瓷那是全世界有名的,我们作为瓷商,是很自豪的。”昨天上午,组织这58家瓷商来青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来青瓷商所带的瓷器和以往是有所不同的,在数千件瓷器中不乏一些名家的作品,其中部分瓷商常年到香港做个人作品的展示。“很多精品瓷器在全国的展览上是获奖的,而且都有证书为证。”刘先生介绍。
“做瓷商是很辛苦的,一年12个月,我们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都在外地。”瓷商老龚告诉记者,瓷器不怕风吹雨淋,就是怕碰撞,所以每次到外地搞展览,自己最担心的就是运输环节。“这次我们基本上是3家包一辆货车,每辆车要1万多元钱呢。”
“你看我带来的这个《熊猫》瓷板画,是清晖(号)黄晓华的作品,他的多件作品都是全国获奖的,有的还被上海陶瓷艺术馆收藏。”老龚告诉记者,这幅《熊猫》自己开价98万元,但就是因为怕出意外被行人碰撞,只能在展览区的内部摆放。
谈价格:
留出“砍价”空间
记者昨天在现场与观赏瓷器的市民聊天时,不少市民都表示“很多东西都看中了,但就是价格太高,自己又不懂这一行,不知道值不值这个钱。”还有不少市民在现场与景德镇瓷商一番“砍价”后,带走自己喜欢的瓷器。“瓷器就是要卖给懂行的人,一点不懂的人很难接受它的价格。”瓷商老胡说。
“价格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现场一位瓷商告诉记者,不少市民一听价格就说高,但殊不知他们看重的虽然是仿制品,但这些瓷器都是手工制作,有80多道的工序,而市场上有些瓷器是用模具制作,自然价格低廉。“第二点就是要给买的人留出‘砍价’的空间。”这位瓷商说。
谈经营:
各城市展销培育市场
“景德镇像我们这样的瓷商,大概要有5万人左右。”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景德镇或者周边城市的人。“这5万人都是常年在全国各个城市搞展览。”刘先生介绍,展览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卖瓷器赚钱,二是宣传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同它,这也是个培育市场的过程。段海鹰 摄影报道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景德镇瓷器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独创有素三彩、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墨彩、色釉和雕塑等工艺技法,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美誉。在景德镇,生产瓷器的企业小作坊超过4000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生产,从事人员约占全镇人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