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和11月,柳州市柳城县冲脉乡陶瓷经销商陶旭东两次到佛山进货,但两次进货的经历都不是很愉快。第二次提货时,企业销售经理对他说:“你一年就进两次货,我都不想理你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陶旭东。
从当地铁路局机务段辞职变身陶瓷店老板,陶旭东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厂方销售经理的一句话让他倍感委屈。陶旭东的经历是活跃在中国三、四级市场陶瓷经销商的一个缩影,由于他们投资小、规模小、死亡率高,这个群体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游走在陶瓷行业最边沿的群体”。而这种尴尬地位,也决定了厂家对这部分经销商的帮扶非常有限。我们将从三、四级经销商生存现状,反观企业开发农村市场的困惑与隐忧。
在冲脉乡周边的乡镇里,还有几个像陶旭东一样经营陶瓷的小经销商,他们的店面面积通常在100平方米以下,除老板以外,帮忙照料店面的都是自家人。“我们乡镇一级的经销商多数都是做县级经销商的分销商,他们都是直接从县城拿货,也有一些跟我一样是从佛山拿货,虽然辛苦点,但拿货价(以600×600mm抛光砖为例)比分销价低一元左右”。
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广西因紧邻广东,佛山内墙砖在当地三、四级市场具有绝对优势,而外墙砖则主要来自于南宁当地的一些陶瓷企业,尽管这些陶瓷企业的产地在南宁,但其品牌注册地仍为佛山。
在附近三个镇都设有陶瓷店,单店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浏阳社港镇经销商沈志文同样也是从厂家拿货,“我主要从佛山某企业设在衡阳的厂家进货,(以600×600mm抛光砖为例)低于14元,我们通常不卖。周边一些经销商进私抛厂的砖,比我的便宜,但我的销量最大,我卖砖都卖了十二年了。”沈志文认为自己产品畅销的原因在于市场口碑。
农村市场培育空间巨大
在金融危机冲击陶瓷行业以前,很多企业就开始关注农村市场,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喊出了“向农村进军”的口号。作为把握农村市场脉搏的三四级经销商,他们同样也看好农村市场。
“农村现在住房条件也在逐步改善,以往流行的砖瓦房逐步为楼房所取代,而其中80%的新建楼房还没有装修,这就是巨大的商机”,陶旭东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抱有乐观态度。
“我们这地方,农民新盖的房子,外墙砖、内墙砖都有使用,使用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厨房和卫生间,有的盖两间房都在我这里买上万元的砖”,沈志文对浏阳三、四级市场的销量同样抱有很大期望。
低价才是王道
随着国家新农村政策的逐步推进,更多的企业和商家开始紧盯农村市场,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试水农村市场。不管是渠道扁平化,还是直接寻找代理商,他们始终无法绕开一个敏感话题——价格。
“我周围镇上的经销商,他们进了一些杂牌产品,进价比我的还低一块钱。所以,我也准备在近期调整价格,要不然销量可能要受到影响”,陶旭东认为农村消费者更看中价格。
“那些私抛厂出来的砖肯定比我进的品牌砖便宜,但我的市场口碑好,加上我的砖比那些私抛厂出来的砖厚一些,所以销得好。但最近我进的一批砖明显比以前的砖薄了0.03mm,跟其他私抛厂的砖差不多,我已经向厂家反映了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产品品质下滑,肯定影响我的销量。可厂家毕竟有厂家的考虑,我也不清楚这种反映有没有效果”。沈志文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
吉林省舒兰市舒兰大街205号舒兰建材城大江陶瓷的店主潘国强告诉记者,正常标价在50元左右的产品(600×600mm抛光砖),为了走量,对农村市场的售价一般控制在15元左右。
高档产品农村市场难觅踪迹
当记者问及柳城县陶瓷市场的情况时,陶旭东说:“去年年底在柳城县我还看到了蒙娜丽莎和新中源的陶瓷店,今年这两家店都没有影了,不知道是搬了地方,还是老板转行了。现在在柳城县我见到的最大的牌子是能强瓷砖”。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湖南浏阳市,“像东鹏、新明珠这些大品牌浏阳都看不到,就是在衡阳等城市也不多见,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沈志文说。
业内人士认为,农村消费市场才起步不久,农村消费瓷砖等产品的意识刚刚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度极低,而高档品牌除在产品品质上投入较大以外,其品牌维护费用也相当高。这些因素直接导致高档产品的价位较高,一块砖动辄五六十元,无法与十元以内的砖竞争。
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仍是一句口号
对于新中源等一些主推销产地的企业而言,进军农村市场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但对于多数厂区仍在佛山的陶瓷企业而言,进军农村市场实际上还停留在口号阶段。“农村市场的销量很大,但这种巨大的销量是指总的销量,每个乡镇的消费能力毕竟有限”,佛山某企业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
“周边其他经销商年销量一般在20-25万元,我的店面多,一年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80多万元”,沈志文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乡镇市场总体量大、单店量小的特点。
要真正开发农村市场,高端品牌和企业不仅要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低档产品,同时也应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售价,这种要求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所以,高端产品进军农村市场还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