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中华陶瓷网——德化陶瓷频道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名家名瓷 论坛
频道首页 历史文化 名家名瓷 最新动态 德 化 窑 名瓷展会 德化瓷誉
瓷博物馆 陶瓷邮票 陶瓷著作 陶瓷教育 陶瓷旅游 收藏鉴赏 德化概况
历代陶艺名家:
苏学金 何朝宗 颜俊高
何朝宗
现代陶艺名家:
杨剑民 于仰贤 陈仁海
陆斌 何炳钦 田鸿喜
曹春生 陈敏 郭国基
德化陶瓷企业
 

发布:2009-4-19 16:24:5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上个星期,一场名为“碎宝”的个人瓷片展在江汉路展出,400多件残片静立案头候知音,在武汉瓷器瓷片收藏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图为:痴迷瓷片的王瑞华,几十年来收藏瓷片近万件

 


    图为: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残件,非常珍贵

 


    图为:都是爱瓷人,说起瓷片来津津有味

 


    图为:拿着手电筒,仔细看胎质和釉色。瓷片鉴定也丝毫不能马虎

 

    
    宝有哪些?瞧,那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残件色泽迷人,那明成化碗盏碎片清新淡雅,那元青花梅瓶口残器流光溢彩……虽为残片,图案之华美还是让不少市民啧啧称奇。拿着放大镜、手电筒,用手摸胎质,仔细观釉色,小心辨年代,碎片在他们手中,已是一种历史,一种陶瓷文化的品位。

    看瓷

    内观胎质外观釉 瓷里瓷外学问深

    上周五,已经是“碎宝”展出最后一天,下午刚开门,还是有许多观众特地赶来。“抚片瓷追百代文明,拾遗珍展千年风采。”门口是一副用瓷片拼凑起来的对联,于无声处,彰显着藏家的独特品位。“好多瓷片啊,钧窑汝窑,还有元青花梅瓶的,你过不过来啊?”瓷片自鉴厅里,在职业技术学院教书的陶老师打电话给藏家朋友,显得很激动。“这个应该是清代,是什么年间的呢?”挂了电话,陶老师把一片青花瓷片翻来覆去地看。“应该是康熙年间,看那个胎几细,釉色几浓,明显的翠蓝。”63岁的胡先生在一旁说。自鉴厅有特地准备的检索本,对着瓷片上的号码一查,果然是。

    胡先生收藏瓷器十多年,此次瓷片展出了一个星期,他已经来了3次。“看,香灰胎、天青釉,这是典型的宋汝窑;底足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这是明代成化窑的典型特征;清代早期和晚期的青花不同,前者用料足,釉色浓,尤以清三代的作品最为顶峰。”胡先生一面滔滔不绝地说,一面眼睛不停地四处扫视宝贝,“瓷片可是鉴定瓷器的活标本啊,怎么看也看不够。”

    此话不假。这400余片碎宝的主人、藏家王瑞华在武汉市文物商店工作多年,对此深有体会。“瓷片和瓷器不同。瓷器是整的,只能看到外观;瓷片则可以由外看到内。不同年代、窑址的胎质、釉色、工艺、风格等,都各有不同。”他觉得,一旦瓷片看得准了,鉴定整件瓷器就容易多了。“就好像交朋友一样,从外表看不出来,只有多相处,才能了解得更深刻。”

    收瓷

    逛窑拣漏何惧苦 典藏历史乐怡然

    “我爱收古瓷片,无论出差旅游都爱逛‘窑子’。”藏家王瑞华的话把记者逗乐了。原来,酷爱古瓷片的他,为了收藏,经常到窑洞捡拾瓷片,那展窗里的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残件,就是用残片拼起来的,非常珍贵。

    王瑞华之所以钟情古瓷碎片,还跟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他在武汉文物商店上班。有一天,一对农村夫妻带着一个色彩青翠艳丽的传世瓷瓶来到店内,文物专家王协臣一眼就看出是元青花,这个瓷瓶,如今已是价值上亿的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

    从那时开始,王瑞华就下定决心,从收集陶瓷标片做起,学习陶瓷鉴定知识。市里工地施工,他跑去寻觅淘宝,弄得满脚泥土也不觉得脏;出差旅游,他更是必到全国古窑遗址转转看看,捡拾瓷片,通过观察瓷片的图案、工艺,以期更加深入了解每个时代作品的特点,以训练自己的眼力,20多年从未间断。“同样是兽耳,清代早期的图案清晰,纹路精细些;晚期图案模糊、纹路粗糙,为什么呢?这与清晚期国力衰弱有关。这里面,学问大得很呢!”

    此次展出的400多片瓷片,满满铺了好几张大桌子,却还只是他所有藏品的九牛一毛,“一共有近万件呢!”在王瑞华的宝贝中,有定窑、磁州窑的碎片,有汝窑、钧窑等珍贵的碎宝,也有元、明、清的青花瓷器代表作残片,有的元青花残片甚至价值上万。“其实收集瓷片,成本并不高,有时在地摊上,花几十元就能收到。”王瑞华觉得,瓷片其实就是活的教科书,书本只能增加知识,经验必须要到实践中去体会,藏宝鉴宝不能按图索骥,纸上谈兵。“收藏瓷片,就是藏一段历史,那意义不可估量。”

    爱瓷

    谈热爱无关风月 说精通尚需累积

    看的人多,懂的人少;买的人多,一淘一个准儿的人少。这不,50岁的陈先生刚开始玩瓷片,还没摸到门道。觉得是龙泉窑的,其实是湖田窑;觉得是瓷州窑的,一查是吉州窑,恼得他无可奈何,一个劲儿摇头。看来,玩瓷片,还是需要点眼力和沉淀。“那是啊,没搞懂不能乱收,有个朋友收了几麻袋,我一看,九成都是假的。”胡老先生拿出自己几块珍藏的瓷片,记者一看,呦,好东西不少,宋代汝窑、明代成化窑,居然还有钧窑。“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有钧瓷一片’,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就有一只用宋、元两代钧窑瓷片镶嵌的清代老红木四扇屏,如今价值连城啊!”胡先生不无得意。“您会卖吗?”记者故意问,“不卖,这珍贵的东西,自己留着,当个故事看也是好的。”说起自己的宝贝,胡先生一脸郑重。比起经济价值,他更重视对历史的收藏。

    不过,现在市面上假瓷片也很多,王瑞华也希望通过记者告诉广大收藏爱好者,遇到汝窑、成化窑、钧窑等窑口的瓷片时,出手一定要慎重。“其实每个瓷片都是不同年代历史文化、工艺水平的体现,都有它的价值,当你把它当成一本书来看,每个瓷片都是段鲜活的故事。”藏家王瑞华的话很有诗意,这也是他办此次展览的意义。

    后记:记者走的时候,还有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有的俯身细观,有的蹲下身来贴着玻璃看,眼里写满认真。想起展览负责人李智刚说的话,“这个公益活动,其实就是个学习的平台,我就是希望,武汉人到外地买古董,一开口,别人就竖起大拇指说,武汉人真专业。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想到这里,记者来回奔波的脚步也轻松起来,前方也似乎有了清晰的方向。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 陶瓷供应业务QQ:5673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