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古陶瓷博览区汇聚了一批绝艺在身的手工艺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获得很多有关陶瓷的有趣故事。
一部电影《青花》,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对景德镇——这个虽然熟悉却又难说了解的地方充满了好奇。用火与泥“变”出晶莹剔透的瓷器,这个过程其实就像魔术般奇妙。
在竹林掩映的幽静院落中,显露着泥土本色的碗、盘、花盆、罐子等排列整齐地晾在一层层的木架子上,院子边上的凉棚下,陶瓷师傅们正气定神闲地“玩着”泥巴的游戏。这宛如旧瓷器作坊般的场景让我如饮老酒般兴趣勃发,虽然我很清楚这里只是位于景德镇市区的古陶瓷博览区。
72岁的王炎生老人是众多师傅中最“有范儿”的一位。他做陶瓷已有60多年,是目前景德镇年纪最大的一位手工拉坯师傅,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身后的架子上挂着他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王炎生出身于瓷器世家,父辈主要擅长瓶子类的陶瓷制作,细细的瓶颈是最考验手艺的。到了他这一辈,兄弟几个各有分工,王炎生专门负责拉坯——制作陶瓷的第一道工序。
只见王师傅在不停旋转的圆盘基座上放上一团泥巴,如变魔术般转换着手形,5秒之内,一个碗的雏形就在他的手中出现了,真是神奇。按捺不住好奇,我也摩拳擦掌地坐到王师傅的位置,笨拙地将圆盘基座安好,转动起来。随后我把一团泥巴放于圆盘上,学着王师傅的样子,将拇指和手掌平行,指尖朝下,并拢的四指扶着泥的外侧,拇指轻轻按着瓷泥的中部,逐渐拉伸……转眼间,一个碗的模样出现了,不禁心中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