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时下的手机用户来说,在享受手机带给自己沟通的便利、快捷时,也不得不忍受着日益猖狂的短信"骚扰",尤其是一些含有领取奖品、买便宜货、办假证等内容的手机短信。在这类短信背后是不法分子利用某些人"爱占便宜"的心理,通过导演一幕幕并不高明的骗局,专门干着求得他人信任而后诈骗钱财的勾当。对此,有关部门表示:尽管此种案件发案率呈上升态势,由于作案人不与受害者正面接触,且多为跨地域流动作案,因此打击难度很大。
天大的"幸运"砸在你头上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某公司进行移动电话号码抽奖活动中奖;二是办理各种证件;三是某公司有廉价走私商品出售。虽然名目不同,但都让手机用户感觉自己交了好运,或者有利可图。
骗局一:你中奖了。今年5月初,哈尔滨市民卢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诱人的"中奖短信",内容是"为促进两岸之间友谊,台湾兴胜集团在大陆举办SIM卡抽奖活动,恭喜您中了二等奖,咨询电话139xxx。"刚开始他没太在意,把短信删除了,以后连续三天他都收到同一短信,让他不由得想试一试。
当他拨通手机时,电话那端一南方口音的女子问:"先生,你有什么事。""我收到一条中奖短信,有没有这回事儿?""有的,你中了几等奖?""二等奖。" "那奖品是1台手提电脑加2部手机,价值23800元。""怎么领奖呢?""汇600元邮费后寄给你,或者来人直接提货。""货到哪儿提?" "到深圳后打我手机,我们公司有专车去接。""深圳太远,我去不了,怎么办?""你可以先把款汇过来,款到付货""你们的账号是.....?""到建行门口汇款时打电话,我再告诉你账号。"第二天,卢先生又拨通了咨询电话,还是先前的女子接的。他问:"我急需1台手提电脑,手机我已有,就不必邮寄了。就用2部手机冲抵电脑邮费吧。"对方回答: "不行,我们已经打好包了。你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先邮过来吧!"卢先生告诉记者,他哪敢邮钱啊!事后听一位同事说,这是一伙骗子,已经用同样的手法骗走了同事500元钱。
骗局二:想买便宜货吗?还有一类手机短信称"本公司有一批海关罚没的走私商品,欲超低价出售,走私车、摄像机、相机、家用电器等应有尽有。预购从速,联系人杨小姐,联系电话:138xxx。"人们是否可以如愿买到便宜货呢?记者给发布卖货信息的"杨小姐"打了电话,佯称想购买3部最新型的水货数码相机,杨小姐说:"我们的数码相机进货渠道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价格便宜,但质量绝对有保障。"记者问:"不会表面是新的,其实是翻新的吧?"对方保证:"如果你不相信,这样吧,你先交200元的定金,我给你邮一个样品"。然后告诉记者一个账号。据知情者透露,如果轻信他们的承诺,邮了定金,就会象中奖的短信诈骗一样杳无音信了。
骗局三:办假证吗?记者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办理汽车牌照、身份证、毕业证、各种票据,联系人:吴某。电话:130xxx。"记者将电话打过去,一个北方口音的女子接了电话,自称是吴某。记者称"买了一台走私车,想办理一套手续,做一个牌照"?对方答:"一套1800元,没有档案"。记者问:"这么贵,能不能看出来呀,"露馅"的话钱不就白花了"。对方称:"绝对跟真的一样,一点都看不出来"。记者又问:"明年的年检怎么办?""我送给你,不用再花钱。白给盖一个章"。记者问:"需要我准备什么吗?"对方称"把你车的大架号、想要的车牌号告诉我,交200元定金,我给你邮一个车牌子。如果你满意的话,再交1600元,我把其余的手续和另一个车牌子邮给你。"如此骗术惩治难令人不解的是:这些骗子怎么会知道被害人的电话号码?这些害人的短信是怎么到达用户手机上的呢?他们害人骗钱后得到应有的惩罚了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上当受骗的手机用户人数有所增加,但受害人有的怕丢面子,有的觉得被骗金额有限,就没有去报案。即使案件经有关部门受理了,对此种骗术惩治依然很难。
黑龙江省移动通信局有关人士解释说,这些不法分子拨号用的是一种自制的电路板,这种巴掌大的电路板行内人叫它"土炮",它一端接在电源上,另一端可以接在手机上。"土炮"的功能是:它会自动识别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然后将该手机号的最后四位数按照从0000到9999的顺序逐一拨打,平均每隔3至5秒就可以发出一个短信。"土炮"被启动后,它会把事先拟好的短信自动发到1万个手机号码上,根本不再需要人工操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以中奖短信骗局为例,它的作案手法是,由不法分子事先制作好一批假身份证或骗取他人的身份证,到各金融储蓄网点开设账户和提款卡,开户地点遍及全国各地。同时,他们在各省市购买大量手机充值卡,利用"土炮"识别正在通话的手机,然后逐一发布虚假短信息,对用户谎称其在深圳某公司或驻深某外资公司所举办的抽奖活动中中奖,要求其将邮寄奖品的邮资、所得税、保险费等款项汇到指定银行账号。待汇款一到账,他们立即使用提款卡通过自动取款机将钱提走,并立即停止使用用于联络的手机充值卡,以逃避公安机关侦查打击。"据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处的干警介绍,这种类型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优厚的物质诱惑手机用户,从小数额骗起,受害人往往认为几十块钱,数百元钱不算啥。就是上了当,也没多少损失。虽然不法分子骗钱的金额不大,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但由于上当受骗的人数较多,累计的金额也十分可观。一万个手机持有者中有一两个人受骗或办理假证件,他们就受用无穷了。
同时,干警们告诉记者,由于作案人不与受害者正面接触,多是跨区域的流动作案,一般在甲地发送短信,乙地领取诈骗款。一旦受害人将款项存入指定的账户,作案人立即从自动取款机中将钱提走,数额较大的款项则通过自动柜员机转账后取走,不利于追踪破案。即使追查作案用的手机卡,也只能发现他们大多使用的是无记名、不挂失的手机卡,或用假身份证购买的手机卡,而不法分子在发完短信后就将用过的手机卡扔掉,重新换一张后再继续发送,移动公司也因此成了受害者,损失了大量的话费。
是否用立法管制短信
为了让那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有害短信如"过街老鼠",不少手机用户呼吁实现短信立法管制。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提出,清除这些短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放纵,也不能任意拔高,动则上升到立法层面,还是要在充分运用好现有法律上下功夫。
主张立法的手机用户董小姐说,像这种诈骗行为,早已超越了原来意义上的面对面的行骗,下手的对象也不再限于识别能力较差的老人、孩童等,而是相对广大的群体。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有害短信危害极大,不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还有的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实现立法管制已经十分迫切。
对此持反对态度的刘先生则说,现有的《刑法》、《民法》、《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已经提出了对短信诈骗的处罚办法,完全没必要单独立法。现在有这样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运用好现有法律,手机短信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要立案查处。侵犯公民权利的,公民可依法申请保护;二,加强电信企业的技术建设,建立有害短信过滤网络。同时还应承担起为用户提供查询相关信息服务的义务,以便用户了解谁向自己发送了有害短信;三,手机用户也要树立防范意识,不要相信、更不要传播有害短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