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非典型性资源枯竭

发布:2009-5-30 10:39:4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 ]

  真正枯竭的,算不上景德镇的“资源”;而景德镇真正的资源,事实上方兴未艾瑶里的釉果没了,南港的磁石没了。邓希平感觉到,要做出原汁原味的景德镇瓷器,越来越难。

  她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试验一些新的配方,以适应从外地运来的替代原料。但她总感觉做出的产品少了一种“景德镇的魂”。

  瑶里的釉果、南港的磁石,这些都是原来景德镇自产的制作瓷器的原料。在经过多年的开采后,和很多当地的其他瓷器原料一样,正在走向枯竭。

  景德镇——这个古名“昌南”、在英语中与中国同名的千年瓷都,如今正走在“供血不足”的边缘。

  今年3月份,景德镇入选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年里,景德镇可从中央获得5亿元的拨款,这笔钱将用于扶持转型。

“神奇的泥土”消失

  在邓希平的印象里,自她1965年踏上景德镇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很少再见到传说中的本地优质高岭土。那一年,她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分到当时直属轻工业部的景德镇陶瓷研究所。

  高岭土,这个表面上布满小孔的白色粉块,曾经和景德镇的瓷器一样,书写了一个历史传奇。

  据史料记载,在宋末之前,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非常单一,是一种裸露在地表的石质原料,景德镇人称“露头”。古代陶工发现,这种灰白、灰青色的露头矿经过淘洗制浆成型后,能做出耐高温的瓷器。于是开始挖掘,并为它取名为“磁石”,意为可以制造瓷器的石头。

  “露头”由于只存在于地表,储量非常有限,到了南宋末年,已经濒于枯竭。而中下层的磁石由于氧化铝含量较低,烧结的温度偏低,成瓷率因而大大降低。这时,景德镇人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像北方的窑场一样,在烧完优质的原料后灰飞烟灭,要么寻找新的配方,把中下层磁石利用起来,转危为安。

  幸运的是,景德镇人此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制瓷原料,氧化铝含量高达35%,将它与中下层的磁石混合后,烧结的温度可以高达1300度,比拿“露头”做原料还要高出两三百度。这对瓷器来说意味着两种变化:一是可塑性提高,二是变形率降低。

  这种救瓷器于危难之中并赋予其新生命的原料,最早被发现于景德镇东北瑶里镇的高岭村。法国传教士昂雷科莱在1712年向西方介绍了这种“神奇的泥土”,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1868年给这种土起了一个名字:“高岭”——景德镇的这个小村庄从此成为这种土的一个国际称谓。

  由于它对于瓷器的特殊功效,高岭土后来逐渐取代磁石,成为制作瓷器的最主要原料。景德镇瓷器的持续繁荣,带动了对高岭土的大规模开采。到了清朝中期,高岭村的高岭土渐成枯竭之势,其后转入小规模开采,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

  景德镇国土局资源环境科科长官亮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高岭村残留的高岭土还有上百万吨,但储藏较深,已较难开采。现在,这片曾经盛产高岭土的矿区,已申请为国家的矿山公园,游人只能从那些废弃的尾矿中,追忆这片土地曾经的富饶。

  景德镇高岭土的集中储藏地,还有黄坛乡大洲村和乐平市的十里岗,但与高岭村一样,在经过了上百年的开采后,早已腹中空空。大洲矿关闭以后,几乎所有的高岭土都是从临近的地区输入。“每年大约有10万吨。”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当高岭土不再有求必应时,景德镇的瓷器生产重又回到磁石占主要原料的原有格局。邓希平说,按照景德镇瓷器的现有配方,两种主要原料的比例是三七开,磁石占七,高岭土占三。但是现在,优质磁石的生产也越来越走入死角。

“最多10年,就会采完”

  所谓优质磁石,按照景德镇国土局资源环境科科长官亮明的说法,是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超过18%的磁石。

  景德镇的瓷器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工艺和附加值的不懈追求——“把陶瓷当成文化来做”。这就对原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能太低,太低了烧出的瓷器容易变形,并且可塑性不高;二是铁含量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出现黑点,影响美观。

  按照这两个标准寻找磁石,官亮明说,目前在景德镇仅有两处,一是浮梁县的何家蓬磁石,二是该县的宁村磁石。但两处磁石矿的探明储量加在一起,已经不足40万吨。而景德镇每年对优质磁石的需求量,就有10万吨。“最多10年,就会采完。”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说,该厂是景德镇磁石原料的主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高达60%。

  这些日益稀缺的磁石,如今藏得越来越深了。章猛进说,就算让他的工人开足所有的马力,每年挖出的磁石仍有10%的缺口。这10%,他要从附近的弋阳买来填补。为此,他不得不每吨多支付50~60块钱的运输成本。

  邓希平感觉,市场上的瓷器原料价格一直都在飞涨。章猛进则抱怨,陶瓷原料生意越来越难做,“能持平就算不错了”。

  而当地官员给记者的感觉是,资源枯竭正成为一个有些矛盾的话题。景德镇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钧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一方面承认优质磁石资源正在减少,同时又强调:“瓷不能丢。不但不能丢,还要发扬光大。”

  至于对原料制约的破解,张钧给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发展高科技陶瓷,减少对原料的依赖,这是景德镇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二是要加大原料勘探的力度。

  景德镇市国土局资源环境科科长官亮明分析,在景德镇境内分布着大量的酸性岩脉,其中不排除还有丰富的磁石储藏。但是,当中能有多大比例的优质磁石,尚不得而知。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说,为了寻找优质磁石,他们甚至已经找到了景德镇隔壁的弋阳。

政府的思量

  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在资源枯竭问题上,政府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想借资源枯竭获得一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不想因资源枯竭影响其寄予厚望的招商引资。

  这位知情人士说,中央的5亿元拨款,对景德镇的意义非同一般。这是迄今为止该市从中央获得的最大一笔扶持。景德镇市财政局发布的信息显示,该市2008年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18.5亿元。这笔扶持款,占该市一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4还强。

  上述两项财政收入,与2007年相比,增幅都高得惊人。财政总收入的增幅是41.8%,地方财政的增幅是55.6%,这两个指标均高居江西省第一位。市财政局有关的新闻通稿,特意强调了这一增长的背后,“关键在于抓好了项目建设”。当年,景德镇高新开发区、陶瓷工业园、乐平精细化工工业园共引进项目近百个。

  其中就包括多家从佛山引进的陶瓷企业。从2007年开始,已经相继有金意陶、箭牌、特地等多家知名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一份200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景德镇新增产值48亿元。在这些项目尚未正式投产的2007年,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总产值为42亿元。

  产值对于景德镇的意义意味深长。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德镇10大国营瓷厂相继倒闭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重新进入作坊时代。虽然制瓷技术仍然独步天下,却由于失去了集约化经营,在产值上一直没能再现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

  与另一瓷器产地潮州的对比,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注脚:1995年,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到了2007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接近5倍:景德镇的产值为42亿元,潮州则已经超过了200亿元。

  产值的落后给景德镇带来的冲击,早已显现无疑:从2003年上半年到2004年4月,各个机构评出了6个“瓷都”,潮州、德化和唐山都榜上有名,唯独没有“千年瓷都”景德镇。特别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潮州,让自视甚高的景德镇人没齿难忘,也让主政的官员脸上无光。

  但景德镇人似乎缺乏提高产值的基因。记者在此间采访得到的一个印象是,他们研究瓷器配方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研究市场。

  《瓷都晚报》执行总编辑黄茂军分析,这与景德镇绵延上千年的官窑文化有关。“为皇帝生产瓷器,根本就没有成本的概念,只在乎质量。”这一文化又通过严格的师徒传承,一直沿袭了下来。

  于是,提高产值的有效路径,只剩下招商引资。这一策略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2008年,部分外来的陶瓷企业开始投产。到了2008年年底,景德镇的陶瓷产值突破70亿,比2007年整整增加了2/3。

  但与本地以工艺见长的传统不同的是,这些外来的陶瓷企业,清一色都是批量生产的建筑和卫生陶瓷企业。此类陶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原料的“胃口”极大。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平方米的陶瓷地板,对磁石的“食量”竟然高达33公斤。“这些企业到哪儿,哪儿就会兴起一个‘搬山运动’。”他说。

  在这些陶瓷企业纷纷上马的节骨眼上,当地政府显然不愿意留给他们一个在原料上“吃不饱”的印象。

  事实上,景德镇的资源枯竭,短期内尚不能殃及这些企业。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景德镇的资源枯竭,并非泛指一般磁石,而是指优质磁石,即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的原料。这些大胃口的建筑和卫生陶瓷,在磁石的质量上并没有多高的要求,其下属的多家磁石矿已经探明的2000多万吨储量,都可以照用无妨。“而在景德镇的周边,这样的磁石上亿吨都有。”

  但景德镇显然还不愿渲染资源枯竭这一概念。《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多次致电景德镇市市长李放,均未获回应。宣传部门的官员后来解释,在这一问题上,他们需要统一口径。

对资源枯竭的理解

  景德镇的资源到底是高岭土和磁石,还是用这些原料加工成的瓷器,还是这两者之间的加工技艺?

  一位当地专家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评选的题中之义,在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对这种资源存在严重的依赖,以至于这一资源的枯竭足以导致一个城市的凋敝。

  从这一标准来判断,高岭土和磁石应不是景德镇的“资源”。因为即便高岭土和磁石在景德镇消失,也不足以导致这所城市的凋敝。因为它可以从周边购买这些原料,加工成瓷器后,再以高出原料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价格卖出,景德镇可以靠两者之间巨大的差价活着。

  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一吨质量上乘的磁石,即便是从隔壁的弋阳采购,其价格也就是在200元上下。而记者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仿古专卖区看到,一只用料不过几斤的粉彩镶器,价格竟然高达11800元。其中的巨额差价,让人很容易忽略原料的成本。高岭土和磁石对于景德镇瓷器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是无足轻重,但也绝不是生死攸关。

  高岭土的故事似乎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旁证,这种几十年一直依赖从周边进口的原料,并没有影响景德镇瓷器的繁荣。

  有关资料显示,在景德镇的周边,不管是高岭土还是磁石,都还有非常丰富的存量。由于这一地区没有其他大型的陶瓷产地,这些原料几乎就是在众星拱月般地等着景德镇。

  多位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是:景德镇真正所依赖的资源,不是高岭土和磁石,而是附加在其上的制瓷技艺。“没有高岭土,没有瓷石,景德镇还是景德镇。但是没有了技艺,景德镇就啥也不是了。”

  但是,这种经过了千年传承的制瓷工艺,目前不仅没有任何枯竭的迹象,反而老而弥坚。一位当地的陶瓷供应商说,每年的10月18至22日,景德镇都会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当地陶瓷技艺的日新月异,全都一目了然。这种技艺千年不衰的个中奥秘,《瓷都晚报》执行总编黄茂军概括为:“人家把瓷器当成一个商品来做,景德镇人则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来做。”

  景德镇申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端,始于一次对省内“老”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的考察。景德镇市市长李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提到,考察萍乡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是:他们发现,景德镇完全符合国务院规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条件。

  这个条件公认的有四个: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一位专家对此评价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条件。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