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两只颜色、花纹、大小几乎一样的茶碗,专家估价差了100倍。昨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在福建博物院,省文管会鉴定组、福建博物院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专家提醒,不少市民当作“镇宅之宝”的藏品,其实是现代仿品,收藏市场鱼龙混杂,出手需谨慎。不过从当天鉴定活动来看,福州民间收藏不乏精品。
福州的鲍先生昨天非常高兴,他收藏的一只宋代武夷山窑的茶碗,被福建博物院瓷器专家、研究员林忠干等几位专家一致认为是真品,还是黑釉金彩的金玉满堂,估价在3万元以上。细看茶碗,里面暗黑色,没多少光泽,没有金色的花纹,怎么说是“金玉满堂”呢?鲍先生现场演示:在茶碗内倒一点矿泉水,水在碗壁上轻转一下,不一会儿,黑色碗壁上出现了两朵梅花,几秒钟后,“金玉满堂”四个字也显现出来。他笑着说,这件东西是十多年前在地摊上捡漏得来的,只用了几百元,没想到真捡到宝了。
另外一名带着类似茶碗的收藏者王先生就没如此惊喜了。专家告诉他,这是一件上世纪80年代的仿品。跟鲍先生的茶碗对比,这件仿品表面明显亮很多,反光明显,用专家的话说是“贼亮”,没有历史痕迹。随后专家从瓷器釉面、胎质、花纹等方面分析,并表示这件仿品做工也较细致,估价在300元左右。一番话说得王先生心服口服。
在昨天的鉴定活动上,专家还为瓷器、银元、清代蚊帐挂钩、奇石、玉器、青铜带钩等各类藏品进行了鉴定。
另讯 昨日上午,福州市文化局在五一广场明代城墙遗址旁举行“非遗”保护图片展。围绕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普查等宣传,展出脱胎漆器等12项国家级“非遗”、福州民天虾油等48项省级“非遗”、福州方言等67项市级“非遗”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