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物工作者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德化浔中镇后山洋村新发现了一个名叫水尾的窑址,该窑址是清代晚期的,保存十分完好。但德化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刚好穿过此地,专家称,如果不加强保护,它将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一路可见陶瓷碎片
昨日,记者与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考古部主任范佳平一同来到浔中镇后山洋村考古。水尾窑址距德化县城仅3公里远,但一条往南埕、水口的新建公路正在施工建设中。一路上,记者一行沿着黄泥路坎坷而行。
水尾窑址在后山洋村一个半山坡上,停车后还得沿着一条陡峭的新开山路徒步走上约1公里。到达山上时,路上随地可见陶瓷碎片,还不时可以从土里挖出一个基本完好的茶杯,这些陶瓷虽是烧窑者的废弃品,但从外观看,其工艺水平较高。“陶瓷路”长达数百米,可见该窑的堆集层相当厚。
清代阶级窑保存完好
走近水尾窑,记者发现它完全被灌木荒草丛所掩盖,即使就在附近也很难发现这是一个窑址。
猫身钻进窑洞,首先感到一阵清凉。窑洞呈半椭圆形,长约6米,宽约3米,最高处约6米,是用一块块巨大的青砖垒成,呈螺旋状,非常有特色。窑前分布着15个通火孔,四周是一层厚厚的窑汉,坚硬异常。
据范佳平主任介绍,露出地面的一共有三间窑,呈台阶状,是典型的阶级窑,而阶级窑到清代才有。因此,综合瓷片的工艺水平等分析,这应该是清代晚期的窑炉,并且保存得较为完好。
专家建议加强保护
“德化县登记在册的古窑址有239处,经考古发掘的有5处,经过各个时代的破坏,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48处。”陈建中介绍说,像水尾窑这样保存完好的十分罕见。这对研究清代德化烧瓷技术和制陶工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予以保护。
文物专家发现,新建的公路就位于水尾窑址旁边,挖掘机就在窑址附近作业,如不采取保护措施,恐怕有被破坏的危险。
陈建中呼吁,水尾窑址是通往石牛山、岱仙瀑布景区的必经之路,它如果作为泉州“三日游”的重要景点之一被有效保护起来,将对发展海西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