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哀伤

发布:2009-6-18 8:49:58  来源: 城乡致富 [字体: ]

  用盛极而衰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景德镇的瓷器业实不为过,在"千年瓷都"这顶光芒四射的桂冠之下,景德镇迷失了自我……

  今天,走在景德镇的大街上,如果问当地人最著名的瓷器品牌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来,因为没有品牌,他们只有一个牌子,那就是景德镇。在景德镇人们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目光里,已经看不到千年瓷都的荣耀,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哀伤。

  这个昔日繁华的瓷都,缘何到了今天这样寂寂无名的地步?

  拐点

  1995年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赖以骄傲的"十大瓷厂"进行改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自负盈亏。原有职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岗,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成了政府之后几年的核心任务,整个陶瓷行业开始沉沦。

  国营瓷厂的衰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始,设备老化,产品落伍,经营不善和来自沿海城市的竞争造成产品滞销,许多景德镇国营企业的销售部门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具体销售任务,这些任务由厂落实到部门,最后到人头。但对于过度依赖于计划经济的内地国企来说,这些任务好像永远都完不成。

  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景德镇市遍布街头的国营陶瓷制造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1995年到2007年间,从316家减少到157家。而这157家中,也包括了不少名存实亡的"空壳"企业。

  10年间,靠着从业多年练成的技艺,陶瓷工人占新树开始在私人陶瓷作坊打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这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景德镇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这些小作坊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生产习惯,令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小作坊的主要产品。而且,这些小作坊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的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

  也有一些"有头脑"的下岗职工拿廉价的陶瓷产品打着"景德镇制造"的旗号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会,依靠景德镇这一张世界名片获得经济利益。

  这一切,都令景德镇这张城市名片的品牌价值无法逃脱不断下跌的命运。

  而此时,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后一路高奏凯歌。

  "瓷都"泛滥

  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事实上,之前在2003年3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就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同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

  晚些时候的2004年9月,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又授予四川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瓷都"如此泛滥,景德镇却无一结缘的现实,引发景德镇人的反思。

  1995年时,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而2003年潮州陶瓷销售额已经达到117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6.43亿美元,陶瓷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7%。相比之下,景德镇陶瓷年产值只有20亿元人民币,在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到15%。景德镇陶瓷产业无论在产值和所占比重上都相形见绌。这样的数字对于号称千年历史留下的正牌"瓷都"的确令人尴尬。

  这一年,恰好是景德镇置城一千年――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皇帝下令此地烧制皇家御瓷,同时将镇名由"昌南"改为"景德",景德镇由此得名。整个城市用盛大庆典纪念千年瓷都华诞之时,今天的"瓷都"称号却没有保住。

  为了重振景德镇日渐衰退的陶瓷产业,市政府将城市北郊的罗家垦殖厂专门开辟成陶瓷工业园区,并承诺给予外地大型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2005年,法蓝瓷作为第一批来景德镇设厂的台资企业,成为这场政府开设的陶瓷盛宴的先行者。它拥有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整齐的员工宿舍和专家住宅楼。

  2006年,占新树被法蓝瓷招聘入厂。在这里,他的工资是1800元,这与1995年下岗时的不足200元工资相比,高了近10倍。

  无土之城

  提起景德镇曾经的辉煌,无法回避这个城市以东45公里的高岭村。这个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由于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而闻名于世。元代起,瓷工将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添加在坯料中,从而依靠优质瓷器成就了景德镇的"世界瓷都"声誉。十八世纪,"高岭"被转译成英文"kaolin",成为国际世界瓷业黏土的通用名称。伴随着景德镇享誉世界的瓷器,高岭名扬天下。

  经过几百年的大量开采后,高岭村的高岭土在清代已经被开采得差不多了,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没有使用价值的尾砂和采矿坑洞遗址。

  建国初期,江西省的出口创汇99%来自景德镇的制瓷业。景德镇境内一些新的矿点被发现后则立即投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开采也为日后的产业困局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80年代的巅峰时期,景德镇的瓷土年开采量达到35万吨,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政策的实施,2007年瓷土矿的开采量已经降到8.8万吨,大批瓷土矿和以瓷土矿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破产,倒闭,与瓷土配套的加工,制造型瓷厂已普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些企业在城市里留下的厂房遗址成为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岭村"。

  今天,这成为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一道伤疤。景德镇瓷不使用景德镇土,在业内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外地购进原料自己配置的瓷土充斥在景德镇陶瓷企业的原料车间里。广东,湖南,江西省内兄弟城市都是景德镇瓷土的主要来源地。

  现在,800人的高岭村早已恢复了平静。和中国所有农村一样,出外打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高岭村矿山遗址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矿山遗址旅游产业成为其所在的浮梁县和景德镇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开始鼓励高岭村民以当地传统民居――徽式建筑的样式改建住房,旨在配合矿山遗址吸引旅游,发展经济。

  拯救

  2009年3月5日,景德镇市发改委终于松了口气。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景德镇赫然在列。在众多煤矿,石油,森林等典型能源矿产资源告急的城市中间,高岭土资源枯竭的景德镇市显得另类而孤独。

  景德镇"资源枯竭",主要是指从上世纪80年代开采至今已近尾声的瓷土矿。这为景德镇带来了中央财政将在未来四年内给予总额约5亿元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另外,景德镇将可以享受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于这座拥有1700多年制瓷历史的城市,仅仅依靠这些行政手段四五年的支持来完成城市转型远远不够。"国家发改委一官员强调,"景德镇的转型不可能是简单的工业方向的调整,景德镇以枯竭的资源所承载的陶瓷文化恰恰是景德镇最需要发扬的。我们需要继续‘以瓷兴市’,依托历史赋予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已经形成的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固定的原料成本在产品总成本比例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时,这个‘资源枯竭’对景德镇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了。"

  国家发改委一官员希望2006年成立的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转型办能够变成常设机构。它除了确定城市转型方向,监管资金流向,规范管理等职责外,同样要面对产业矛盾,行业矛盾,以及安置下岗职工,社保医保统筹等具体工作。

  去年,景德镇市陶瓷企业的税收恢复到8000万元,虽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例仍然十分有限,却已经是这个行业开始复兴的讯号。要知道,最低谷的一年这一数字还不到700万元。

  编后

  谁会是下一个景德镇

  走在景德镇的大街上,仿佛走进了一个悲伤的梦,昔日兴盛的瓷都景象已经不再。眼前的车水马龙令人眼花缭乱,景德镇已经丧失了它最具有魅力的特色,沦为一座与中国任何一座中等城市毫无差异的地方。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对于失去瓷都称号的景德镇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惊醒了沉睡在旧梦中的景德镇人们――逃避并不解决任何事情。

  成功没有侥幸,永远不败也只是神话,然而失败一定有原因。如果景德镇人能从中找到原因,并能提出解决之道,或许景德镇的明天就像它的昨天一样辉煌。

  随着"中国XX之都","中国XX之乡"的称号越来越多,景德镇的个案也就显得有些普遍意义了。只是这些"之都","之乡"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时时以景德镇为警钟,警醒自己不断创新,进取,否则,难保不会自己就是下一个"景德镇"。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