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期间侨寓泉州开元寺的身毒(今印度)人释知亮大师,仰慕戴云山钟灵毓秀,常常心驰神往,食不甘味,卧不暖床,且自言自语:“身在此紫云,显在戴云。”紫云,即今泉州开元寺。如今戴云艺瓷研究所精心创作的作品根植于戴云山,同时不辱盛名,又为其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戴云珍品 工艺与艺术的结晶戴云艺瓷研究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德化窑址中心区。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烧制瓷器的上乘选择。戴云艺瓷利用这一天然优势烧制出无数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堪于天然玉石相媲美。《福满人间》、《天地方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福满人间》是戴云艺瓷窑变工艺的代表作品,是一件还原数百年前的铜红釉瓷弥勒佛像,是先用废弃瓷砂土雕制成型,再在衣饰上施上铜红釉,再经过1310℃—1330℃还原焰高温窑变烧制而成。所谓窑变是指器物在窑内烧制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出窑后会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禅语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窑变的不可捉摸性注定了烧制成的单品价值连城。它的烧制成功,填补了陶瓷界利用废弃瓷砂土烧制铜红釉瓷器的空白,丰富了德化陶瓷工艺的内涵。这尊弥勒佛慈眉善目、笑颜永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他的降生就是为人间带来福气、好运。
戴云艺瓷高温结晶窑变釉瓷工艺的代表作品《天地方圆》,其色彩艳丽,别致的图案幻化出神秘的、令人无限遐想的艺术空间,“天地方圆”的命名恰使作品的境界得以明示。
结晶釉工艺条件复杂,产品稳定性不高,结晶的大小与出现的部位往往难以控制。也正因为结晶釉的变幻莫测注定了烧制成的单品稀缺珍贵。我国古代著名的结晶釉是宋吉州窑、建安窑生产的天目釉。国外对结晶釉的研究较晚,大约开始于19世纪。目前中国结晶釉依然处于世界前沿,而戴云艺瓷正带着结晶釉在世界舞台上演绎着中国陶瓷的美丽。戴云艺瓷 创新与创意的糅合《登峰造极》、《节节高升》、《一统天下》等都是戴云艺瓷的代表作品。而这些艺术珍品无一不是出自戴云艺瓷总监、民间工艺大师陈国钦和他旗下工艺美术大师之手。
在陈国钦的运筹帷幄下,戴云艺瓷研究所的机构设置日臻完善,现下设釉料工艺研究室、造型设计研究室、雕塑创作室、烧成工艺研究室和陶瓷文化研究室,研究创作人员30多名,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0多名。他们对工艺的不断探索为戴云艺瓷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如《福满人间》“变废为宝”的工艺为陶瓷艺术的绿色产业道路又打开了一扇创新之门。
戴云艺瓷游走于市场和艺术之间,作品创意独特,将传统瓷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开启了当代瓷雕艺术的新潮流。产品除走俏于国内外高端工艺礼品市场和艺术收藏市场外,还在国内外陶艺界享有盛誉。让戴云艺瓷的艺术创意引领瓷都德化,轰动中国,享誉世界一直是陈国钦的理想。随着戴云艺瓷的馨香远播他的理想之门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