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炎生(左)、陈圣发(中)正在检查喜瓷罐

珠山八友传人王锡良大师正在指导曹利英画瓷

宝石红国瓷制作现场
很高兴参加这次由上海收藏协会、上海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图书公司等联办的“宝石红国瓷研讨会”。这是陶瓷届一次创新的、发展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讨会,她引发了陶瓷收藏应重画工还是重瓷质的思考。
中国瓷器最初追求的是陶瓷的材质美,如宋朝瓷器非常考究陶瓷的瓷质、器形、釉色等方面的结合。元朝发现了“苏勃尼青”这种青花料,成就了中国陶瓷的新纪元。明清时期不仅延续发展了元朝青花瓷,更是找到了五彩、粉彩、珐琅彩等一系列创新的陶瓷材料与工艺,从而开辟了陶瓷史上的新高峰。
再如“7501”毛主席生活用瓷,虽然在绘画上仅仅是寥寥数笔的梅花,但由于其追求陶瓷原材料的运用,瓷胎呈现出“白、透、润”的瓷质美,同时瓷质、绘画与内涵得到了兼顾,因此一套毛主席生活用瓷竟拍出2700万元的高价。这就是陶瓷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她充分体现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和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这次景德镇圣东陶瓷文化公司展示的“宝石红锦鸡牡丹喜瓷罐”很漂亮,很新颖独特。明代永乐年间官窑曾试制过“宝石红”瓷胎,但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经历无数次试验都失败了,这点我们可以从明代永乐年间的五彩瓷瓶中看出,有部分胎体呈现出宝石红一样的光泽。
今天,圣东陶瓷能研制出“宝石红”瓷胎是让人振奋的,使中国瓷器有了一个跳跃性的发展与进步,极具时代特征,使中国陶瓷更上一层楼,像古代元青花一样,是在现代陶瓷发展中新亮点,必将给中国陶瓷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