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扬名仰赖“无名英雄”

发布:2009-7-31 9:07:04  来源: 东方早报 [字体: ]

蒋立冬 绘

 

  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三大宗物品几乎参展了所有中国参与的世博会,从元代开始便执中国瓷器行业“牛耳”的景德镇陶瓷自然列席其中、获奖频频。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1926年费城世博会和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都有景德镇陶瓷参展并获奖的记录。

  世博会的“常客”

  目前,景德镇市既有国有资金主导的陶瓷股份公司,也有外资陶瓷公司、中等规模以上的陶瓷民企。中小作坊时至今日仍是瓷器制作的一种重要形态。“解放前,参加历届世博会的"主力军"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作坊生产出的瓷器,它们都是些"无名英雄"!”徐桃生说。

  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中国瓷器就亮相了。这届世博会上的中国展品多是由当时英国在华官员或英商提供。据1852年英国出版的《万国工业博览会1851年评审报告》中记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参展并获得奖项。

  直到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瓷器仍然是中国展区重要的展品。有关史料清楚地记录了江西景德镇瓷器参展并获大奖。中国派往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的官员屠申华在其次年出版的《1915年万国博览会游记》中称:“瓷之华者,广东湖南江西。”

  遗憾的是,尽管多次参博并获得奖牌,景德镇市却很难觅得任何一枚奖牌、证书或者其他史料。即便是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有史料确凿地记录了景德镇绘瓷“落地彩”参展并获金奖,却仍不能探明究竟这是什么人的作品。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景德镇国营陶瓷厂改制而来,历史较为悠久。民国时期一批有名的瓷画家、工艺大师在建国初期都曾在此工作过,但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双喜表示,公司也缺乏这方面的材料。

  三名家或是奖牌得主

  究竟是哪位大师的作品获得过巴拿马世博会金牌?景德镇市陶瓷行业与景德镇陶瓷史研究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参展的作品应该是在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皇宫生产陶瓷)倒闭后,由民间工艺大师创作的,而且可能是由陶瓷销售公司或中介公司送展的。

  景德镇陶瓷的起源,据史料记载从东汉时期开始,考古挖掘也不断有唐以后的陶瓷出土。宋代,景德镇已经进入中国名窑行列,尤其是南宋末年,由于战乱不断,北方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逐渐衰落,景德镇陶瓷地位愈显突出。元代,景德镇陶瓷步入兴盛期,朝廷在景德镇专设“瓷局”进行管理,并为宫廷征集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进入鼎盛期,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垄断当地几乎所有最好的工匠和原料,专为朝廷烧制陶瓷器皿。

  “辛亥革命前后,被明清朝廷垄断数百年的御窑厂倒闭,大量画师和陶瓷工匠流向民间,带动民间陶瓷工艺重新繁荣起来。”徐桃生表示,当时从御窑厂出来的最有影响的大师有金品卿、王少维与程门等,他们与同时期出身御窑厂的画师、良匠一起,带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陶瓷艺人,19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的“珠山八友”画派就是典型代表。“在景德镇,目前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创作的大幅瓷板画《富贵寿考》获得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徐桃生说。

  王大凡(1888-1961),师从著名陶瓷画师汪晓棠,主要画人物,曾创造出“落地粉彩”技法,使传统浅绛法起死回生,为景德镇陶瓷业界沿用至今。建国后,王大凡被安排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1959年被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大凡的侄子、87岁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表示:“景德镇当时很闭塞,对外界信息了解很少,甚至连巴拿马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应该是一位往来香港、广东与景德镇的陶瓷商人余生茂将叔叔的作品送去参展的。至于参展以后获奖的奖牌、证书是否交给了叔叔,却不知道了。”据有关记载,王大凡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后,江西省地方政府又为他颁发了“嘉禾”奖章。

  除此而外,景德镇至少还有两种获奖说法,涉及景德镇两大名家。一种说法是,出身御窑厂的著名工艺大师杨庭辉(1865-1941)设计制作的“和合器”获奖;另一种说法是,画坯大师兼作坊老板鄢儒珍的钨金釉获奖。景德镇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陈海澄对这几种说法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当事人的后辈,他认为:“当时参展的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而且多是由当时上海、江西的瓷器公司组织参展的,有可能几种作品同时获奖,或者获得不同的奖项。”

  小作坊仍用纯手工

  民国时期是景德镇陶瓷的又一个兴盛期。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景德镇陶瓷再次参展,景德镇著名雕塑家曾龙升用瓷土雕塑了一座高约1.2米的孙中山塑像,被放在中国展厅的中央。世博会闭幕,这尊塑瓷被评为金奖。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派飞机日夜轰炸景德镇,景德镇大多数陶瓷工厂和作坊遭到毁灭性破坏,陶瓷业发展一度停滞了下来。建国后,景德镇市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撤并大小陶瓷工厂与小作坊,成立十大国营陶瓷厂,几乎集中了陶瓷行业从设计、制作到画坯各方面能人,在礼品陶瓷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景德镇陶瓷错过了市场改制的良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江苏宜兴等地的陶瓷业后来居上,在建材陶瓷、日用陶瓷等领域取得领先,发展势头也逐渐盖过景德镇。

  1990年代中后期,景德镇十大陶瓷厂或倒闭或改制,政府大力扶持国有改制陶瓷企业发展。同期,景德镇市设立陶瓷工业园,招商引资,设立外资独资或合资的陶瓷公司,不仅借力外来资本,同时也吸收和学习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

  私营小作坊也呈爆发式增长,总数超过5000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些小作坊仍然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从业人员由一两人到上百人不等;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作坊有高级工艺师,而更多的是靠一两个老师傅支撑,只能生产低档装饰或日用陶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景德镇民间作坊如何衍变发展?

  在景德镇市一条僻静的小巷里,孙立新的“孙公窑艺”作坊与其他三四家作坊比邻而居。“孙公窑艺”有两个车间,一个车间生产杯盘碗碟、陶瓷酒瓶等日用小件陶瓷;另一个车间主要生产花瓶等大件瓷器。

  作坊里请了几位师傅和打杂的伙计,但更多的是孙家自己人。“爸爸是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业最高职称),忙着搞自己的个人创作,不怎么管作坊里的事,车间的事务都由叔叔和我负责。”老板之一的孙立新表示。

  在景德镇市,包括“孙公窑艺”在内的私营瓷器作坊不下5000家。

  孙立新的“孙公窑艺”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孙家世代从事陶瓷业,孙立新是孙家的第四代传人。采取纯手工操作,“孙公窑艺”从拉坯、利坯到烧坯都有独到的技术;而在画瓷方面,因为得祖辈的真传,40岁出头的孙立新与父亲一样,也已经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些做了一辈子陶瓷的老师傅也评不上这个职称。“在艺术陶瓷与一般日用陶瓷制作方面,我们都有特长。”孙立新自信地表示。

  可喜的是,像“孙公窑艺”这样善于经营的民间陶瓷作坊,在景德镇市并不只是一两家。1994年,24家三代以上从事陶瓷业,而且现在仍然在从事这一行业的家庭被景德镇市授予“陶瓷世家”称号,其中既有王锡良大师这样的艺术世家,也有“孙公窑艺”这样世代相传的陶瓷作坊。政府希望既表彰这些“陶瓷世家”对景德镇陶瓷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借机支持这些有传统工艺的陶瓷作坊更好地发展。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