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三大难题制约产业发展 黎川陶瓷:期待“破茧成蝶”

发布:2009-10-22 8:59:16  来源: 江西日报  [字体: ]

工人正在给陶瓷上色

  近年来,随着黎川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黎川被不少人誉为“江西第二瓷都”、“江西东部瓷都”。但是,相比闻名天下的景德镇,非业界人士(甚至不少陶瓷业界人士)对黎川的陶瓷产业知之甚少。黎川的陶瓷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存在怎样的“软肋”?如何破解瓶颈创造光荣与梦想?

  近日,记者深入黎川进行了实地调查。

渐次崛起的江西东部瓷都

  黎川陶瓷业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距县城17公里的社苹公社发现陶瓷原料后,组织10余名社员,借用面积600余平方米的邱家祠堂,开始生产日用瓷。之后,该县成功办起了红旗瓷厂、永华瓷厂等多家陶瓷厂。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变革,黎川陶瓷产业也几经起落。

  2000年开始,黎川县对陶瓷行业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良性机制。由此,黎川找到了陶瓷工业崛起的原动力,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全县拥有陶瓷及配套企业38家,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纸箱及彩印、花纸、陶瓷机械、能源供应到成品出口等完整的陶瓷生产销售产业链。黎川生产的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出口到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一批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形成陶瓷产业方阵,康舒陶瓷城被誉为“全国耐热瓷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耐热瓷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60%,产品打入“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知名大超市;环球瓷业成为我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九州陶瓷研制开发比格陶瓷卫生洁具,填补了省内空白。

  2008年,黎川县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2.75亿元,固定资产7.2亿元。陶瓷产业基本形成了工业体系、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产业聚集的格局。

  一个江西东部瓷都正在渐次崛起。

  三大难题成为发展障碍

  经过40余年的发展,黎川的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景德镇一起形成了江西的瓷业两翼。但是,放眼全国,与日用瓷生产重点区域佛山、潮州相比,黎川还存在不少差距。其中,人才缺乏、资金困局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三大难题,成了制约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的障碍。

  其实,陶瓷市场人才的缺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即使是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也经常发出“急聘英才”的呼声。找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成了制约黎川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其中,待遇是关键。黎川县陶瓷局党组书记彭运根告诉记者,虽然政府每年都重点培训专业人才,也提高了人才的待遇,但与省外相比,还是相差太远。曾有一位技术骨干,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在县里工作了几年,后来到广东佛山某陶瓷企业就职,年薪高达80万元。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成了一些陶瓷企业的“软肋”。一些中小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这显然阻碍了人才的进入和发展。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管理体系,为人才创造出足以发挥其能力的舞台,也是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黎川5大陶瓷企业的扩建均遇到了资金难题。由于普遍存在固定资产不高的现状,导致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大,而民间融资渠道又不通畅,致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阻。嘉顺陶瓷拟扩建三条窑,需投资6000余万元,但迄今只筹到1000余万元,只能逐条投入。没有投入,企业难以做大,黎川的陶瓷企业与国内其他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黎川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九州陶瓷,年产值8000余万元,而在广东潮州,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陶瓷生产企业随处可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黎川大部分陶瓷企业仍然处于落后的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很少有大型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此,使得陶瓷企业的技术更新跟不上国际潮流,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位陶瓷业界专家对记者表示,虽然黎川陶瓷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些难题不解决,就制约了陶瓷业的发展速度和做大做强。而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发展缓慢就意味着将被淘汰。

  政企合力探索“化蝶”良方

  来自市场的压力,企业能够最先感受到。当遭遇困境时,企业就会集中力量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黎川,变化已经悄然进行着。

  华星陶瓷原本是一家作坊式工厂,创办人尧忠义懂技术,开发的“强化釉骨质瓷”在业界具有领先水平。但苦于资金受限,生产能力不足,面对许多大客户的订单,他都无力承接。今年9月,尧忠义与浙江客商李益晓经多次接触后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股权稀释方式获得3000万元扩建资金,在“新华星”中,尧忠义让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的位置,占49%的股份。对此,尧忠义没有一丝遗憾,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技术体现价值的合作,企业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次成功的民间并购重组,其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合作双方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企业“破茧成蝶”的希望。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类似的“自救”行动也在其他饱受资金不足困扰的陶瓷企业上演。

  政府的协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投资担保公司正在筹建中,将对陶瓷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万元,对报考并录取为陶瓷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最高5000元的奖励,技术人员1个月以上的进修每人补助1000元。

  更具吸引力的是通过多年努力,人才开始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该县学科带头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李小安,经县有关部门推荐,以技术入股成为环球瓷业有限公司的5大股东之一,并被重用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成为股东及公司负责人后,李小安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作“冲动”,在他的主持开发下,将公司原来的明焰裸烧隧道窑改为节能隧道窑,为企业节约成本35%,产品合格率从82%上升到96%。

  记者手记

  黎川陶瓷的未来

  历经40余年的发展,成功跻身中国新兴陶瓷产业区行列,黎川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尽快改变“一将难求”、“千金难求”、“新品难求”的被动局面,黎川的陶瓷产业将很难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三大难题对于黎川的陶瓷业来说,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继续存在,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破解这一制约陶瓷业更好发展的瓶颈。

  推动黎川陶瓷产业腾飞还有许多事要做,不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应进行充分的物质准备,如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等等,为跨越发展积蓄足够的能量和动力。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