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艺术揣摩、艺术追求,连紫华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蜕变,是他在陶瓷艺术上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艺术的高峰上不断刻苦的攀爬,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犹如春风化雨瞬间与观者完成了灵魂的交流和沟通,让人沉浸在大美的境界中。
漫漫瓷艺路
德化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久负盛名,是我国陶瓷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在悠久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而出众多杰出的陶瓷艺术家,连紫华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创作的上百件精品佳作,都依次在各大展赛和博览会上获奖,成为国内陶瓷艺坛的佼佼者。
作为德化瓷都的后起之秀——连紫华,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深深迷上了瓷塑这门传统的陶瓷艺术。然后并非出生于陶瓷世家的连紫华,从事瓷塑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坚持。
初中毕业后,连紫华就读于德化陶瓷学校,学习陶瓷专业。在校时候,连紫华不但接触到许多德化瓷塑界精英,还了解到德化陶瓷的制瓷历史。少了子承父业的机会,多了便是自己的勤奋、努力。连紫华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又先后拜数位大师为师,经过八年的苦心学艺,他学会了拉坯、塑像、雕刻、烧窑等技术。期间,他除了读大量的宗教、陶瓷、艺术类书籍后,还四处拜访名师。2002年,连紫华进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其后多次受香港、新加坡等地邀请做陶瓷造型设计现场创作表演。
成立友滨瓷研所
从泥土到作品的完成过程中,无不渗透着连紫华对人生的感悟。而连紫华最大的信念,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陶瓷文化、艺术,使德化传统瓷雕艺术得以保留和传承。1997年,连紫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自己的友滨陶瓷研究所,开始了创业之路。
连紫华,一位农村青年,凭借自己不懈的瓷艺追求,一步一步,脚踏实地,30岁时就白手起家,独自成立瓷研所,且拥有一定的规模,这在德化是不多见的。在德化众多大师成立的瓷研所中,名字大部取自人名或者是从事研究的瓷种领域,而友滨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特别。他介绍说:“友滨取意为友谊在身边”,也就是他想从自己的作品真诚待人,广结人缘。
连紫华为人谦逊温和,他说:“每一个顾客可以说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会在选择他们喜爱的作品的时候,提出他们的观点,只要善于接受人家的观点,那就等于他们在教我。”
净心艺术
连紫华延承德化传统瓷雕独特的造像,以传统人物、宗教为题材,不断创新,造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为广大百姓所喜爱。在继承和发扬德化传统瓷雕的道路上,连紫华更是全心专研,始终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用艺术加以阐释,赋予传统瓷雕强大生命力及文化内涵。
在连紫华的作品及和他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找到连紫华他所从事传统瓷塑的那份净与禅的感觉。连紫华说:“做传统工艺,不光要有扎实的基础功,还要人的心能静下来做,是不是能静心下来做,那这种感觉就直接体现在的作品上。假设我做的一尊释迦摩尼佛的像来说,就先要了解释迦摩尼佛在佛教里面的历史背景。了解完,我们就知道释迦摩尼佛是慈祥、庄严,但是要略带一点威严的感觉,这跟他的身份背景有关系。我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写脸部表情的刻画,我就很注意到这些细节。那些细节的体现,你平常没有用心,你是感觉不出来的。”
宏亿陶瓷北京营销中心总经理赞扬他说:“连大师的作品从他的做工来说,是比较上乘的,非常的精美。在我与他的沟通中,我知道他对佛教文化的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理解了。他跟一般大师是不一样的,他读懂了佛教文化里面一些博大精深的这种精神,他能把我们佛祖神圣而庄严的脸庞整个神态表达出来。看上去,让我们觉得既庄严又和蔼可亲。”
连紫华的作品不仅受到了经销商的热捧,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是众多寺院法物流通的指定制作者,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寺院、个人收藏爱好者收藏。2006年,受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委托,即创作的《唐玄奘》法象作为礼物赠送给印度,该作品还被中国佛教协会和台湾佛教协会永久收藏。并有多件作品入编《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精品集》、《德化瓷雕艺术精品集》等书。部分作品甚至被中国儿童救济基金会和中华慈善总会誉为“德化瓷雕”的代表作。
20多年的艺术揣摩、艺术追求,连紫华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蜕变,是他在陶瓷艺术上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艺术的高峰上不断刻苦的攀爬,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犹如春风化雨瞬间与观者完成了灵魂的交流和沟通,让人沉浸在大美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