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建陶产业未来发展有了新规划。日前,淄博市公布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以下简称意见),对淄博建陶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制定了未来3年发展的方向、政策措施等,其具体目标提出:3年后,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意见”传递出了淄博建陶产业优化升级大提速的信号。
产业体系健全,发展方式粗放
淄博建陶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据“意见”公布统计,2008年淄博市建陶行业实际产量10.11亿平方米, 占全国总产量的18.3%,完成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利税59.4亿元,生产规模和实际产量均仅次于广东佛山,居全国第二位。
在淄博众多建陶企业中,涌现出了东岳实业总公司、山东耿瓷集团、淄博城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皇冠、耿瓷、斯格米、米开朗、狮王、薄斯美等一批知名品牌,共同构建了淄博建陶这一区域品牌,形成了产业链完善的建陶产业集群区,配套产业也比较健全。
“但是,我市建陶工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制约因素日益凸显,实施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对于淄博建陶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没有回避,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意见”认为,淄博建陶产业存在着能源、原材料面临枯竭;环保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业自律缺失等五大问题。
据了解,目前淄博市建陶生产所需的长石、石英、粘土等原材料和煤炭等燃料95%以上靠外地购进,采购、运输成本高,而且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据“意见”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2008年淄博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而综合能耗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的13.3%。可见,建陶行业的高耗能是淄博市政府部门颇为头疼的问题。
“意见”中还承认,淄博建陶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有的仅仅是抄袭模仿,加上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影响了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条落后生产线面临淘汰
“力争经过3年努力,形成涵盖会展-研发-原料辅料-建陶装备及配件-建陶产品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配套、融合发展的现代建陶产业链。”这是“意见”对淄博建陶产业未来3年发展指出的明确方向。
与此同时,“意见”对淄博建陶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指标: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产能5亿平方米;高档建陶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8-10家,拥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5个;建陶生产企业50%以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0%以上通过ISO14001、ISO9000、ISO18001体系认证,能耗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市标准;建陶企业生产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淄博市政府对当地建陶产业未来发展传递出了多个积极的信号。该人士认为,淄博的建陶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环保等压力,许多企业可能会因此倒闭或向外迁移,但整个产业将进入资源整合阶段,也将迎来进一步做强、做品牌的机会。
政府增加投入力推产业升级
“意见”在未来3年内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控总量,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并重点重申:“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技术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淘汰关闭或调整转移。”而此举的背后是改造提升、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在“意见”中出现了“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实施对外扩张,努力抢占各类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等字样。
“意见”中提出,适当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加大研究开发和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推广力度,以技术进步推动淄博市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建陶企业将为此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实施对创新人员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淄博市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使大中型建陶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山东工陶院、硅苑科技、山东理工大学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加紧研究开发一批共性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