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抛厂的宿命
在清理2009年的年终盘点时,我们发现有个热门词汇无时无刻不在被采访者口中提起,那便是——私抛厂!“私抛厂今年赚大钱了,私抛厂2010年可能不好过,私抛厂明年将是洗牌年”,为此,各种评论和揣测被他们提及。
据不完全估计,整个广东地区有600多个私抛厂陶瓷品牌,他们依靠着砖坯最后一道工序,靠着较小的成本和技术投入,如租一个简单的厂房和投入一条250万的抛光线,拿着砖坯厂的坯体,依靠着最后一道加工程序,把砖坯变成明晃晃的“抛光砖”。以最小的投入,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打入市场,从而换取最大的资源回报,这是私抛厂最大的优势。建私抛厂对于那种资金并不丰厚却又想在建陶领域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尤其遇到天时地利人和,它的优越性就更加明显——这一高峰期集中体现在2006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之后。为此,在二、三线市场蓬勃兴旺之时,私抛厂也如雨后春笋涌现,他们紧抓历史机遇,大干快上,迎来了红火的发展时期,赚得盆满钵满。尤其在佛山范围内,涌现了如同金巴利、卓玛、安基等优秀私抛企业。为此我看到身边很多之前在品牌企业做销售的朋友,都纷纷投入私抛厂的怀抱。预计在佛山的私抛厂,从事销售的人员就有4000人左右。
“好东西不可能一个人独享”,如同八国联军来到中国,看看泱泱大国遍地黄金之时,那种嘴馋心痒想要把一切好东西收入囊中。同样的心理在一些品牌企业心中蔓延,这些企业也看上了这块营养丰美的“肥肉”。2006年底,在佛山市政府提出产业转移的环境下,企业纷纷外迁,当他们看到私抛厂在三四线市场如鱼得水时,他们无法平静。尤其又在2008底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更是“按捺不住”这种强烈的诱惑。一方面,他们开始对原来品牌调价,通过降低策略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到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圈地扩张,大建生产线,主攻和建立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三四线市场,也就是直接与私抛厂企业同台PK。据本报经过长达一年的市场调研,现在在中部地区2009年新增的生产线已有上百条。为此,私抛厂刚刚兴起的前两年,普遍利润在5%——10%,而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私抛厂数量以及企业新增生产线的增多,使得现在的利润下滑到3%——5%左右,并且有业内老板指出,很多私抛厂企业现在还面临着一个星期下调一次价格的命运。
在2010年即将来临之时,私抛厂的宿命如何呢?“私抛厂明年肯定更难做,现在全国各地上生产线的企业太多了,而私抛厂价格战这一核心优势现在已经清澈见底,明年肯定有一半的私抛厂将要死掉”。在采访时,不少企业领导人不断发出类似的感叹。
在笔者看来,私抛厂的两条道路分道扬镳在眼前,私抛厂若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格局,其一,以实力取胜,建立生产型厂家,从私抛厂转型为全能标兵,如整线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建立并巩固核心优势和综合能力;其二,一批没有竞争力的私抛厂企业在群雄逐鹿中逐渐淡出江湖,逐渐淘汰出局。
看来大多数私抛厂的好景并不会很长,如同人的命运一样,要面临和经受各种考验,留下来才是英雄,也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吹尽黄沙始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