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鉴赏沙龙”上,收藏家许先生将自带的一个精美盒子打开,露出的藏品竟然是极为珍贵的青花加紫鼻烟壶。记者仔细观察这套鼻烟壶,它们加起来一共14件,每一件所绘制的纹饰都不相同,多为人物故事和草兽图,鼻烟壶的规格也大小不一,但青花上加的紫色色泽鲜明,十分和谐。现场专家告诉记者,这套青花加紫鼻烟壶为清雍正年间作品,这样的器物在当时就不多见,如今许先生手里能够拥有保存这么完整的14件,实为罕见。专家还告诉记者,它们中每一件作品的市场价格都在7000元—8000元以上。
☆因色彩绚丽而著称
据李和祥讲述,“青花加紫”又称“青花釉里红”,是瓷彩的一种,创烧于元代,即在青花纹饰间用铜红加绘花蕊、果实、龙纹等。“青花加紫”因色彩绚丽而著称,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青花加紫”这种工艺烧成难度大,明代采用得不多。对于青花釉里红器来讲,两种色调都鲜艳是很难兼得的,再加上铜红釉烧制技术几乎失传,因此直到清康熙“青花加紫”工艺才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在近7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不够纯正,造型、图案比较单一,发展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由于釉里红的烧制大有难度,烧窑师傅完全是靠经验掌握火候,正品率不高,因此,青花釉里红艺术瓷的产品一直很少,其中精品则更少。
李和祥介绍说,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制瓷业的成就主要是装饰的改革和提高。除釉色外,装饰主要是彩绘、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和斗彩等各个品种,都是利用不同色料绘制各种花卉、图案画面,以增加瓷器的美观。如这套雍正时期烧制的青花加紫鼻烟壶,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瓷彩鲜艳。一件件日用珍品,赢得人们的青睐。
清三代中,以乾隆时期制瓷最为昌盛。乾隆帝在位60年,酷爱艺术,对瓷器尤为喜爱。君主地位,使他能独占全国最佳巧匠,以及他们所创造的艺术珍品。景德镇瓷器在这一时期品种翻新,争奇斗艳,其中瓷质的各种文房用具,品种之多、制作之精,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
☆烧制青花釉里红
为了让在座的藏家更清楚青花釉里红的价值,李和祥根据经验,详细介绍了青花、釉里红的烧制过程。他说,“青花”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彩永不褪脱。釉下彩绘、运用钴料是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首先在胎体上绘制纹饰,罩上透明釉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窑室烧制气氛要求十分严格,铜必须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元代釉里红器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釉面以青白釉为主,器底无釉处呈火石红色。铜红原料在烧制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室气氛稍有改变,其呈色就变得灰暗发黑,或出现铁锈色。还原铜在高温下非常容易挥发,不易做出色阶清晰的图案,所以只能平涂线描,画面比较单调。因此,釉里红器产量非常少,能流传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稀有了。而自元代出现的这种奇品青花釉里红瓷,是青花与釉里红合璧的瓷器。这种奇瓷,身价被世人所看重。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钴料和铜料给彩,再罩透明釉,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由于铜红和钴蓝所需的气氛不同,能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理想色调,就更加困难了。在今天的传世品中,极少有两种颜色都十分艳丽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