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策划者们真应该好好学学“琉璃工坊”,君不见人家“琉璃工坊”是 如何的珍视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如何刻意地使其绝不相同,定的价也根本看不出是根据什么均价定的,而我们的房地产策划者却在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偏偏不做文章,真是“焚琴煮鹤”、让人大煞风景。
事实上,应该根据顾客的不同而不是房型的不同来细分定义我们的产品,对每一类产品而不是仅对整个项目进行周密的包装,定价也不能满足于简单地用总均价加成而应用类别均价加成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相信房地产策划者们一定认为上述想法、做法“离经叛道”,是“举十年之经验心血一火焚之”,然而我恰以为要拍手大笑,不“离伪经叛伪道”,哪里能“得真经成真道”。
五、宣传上天,效果落地
仗着财大气粗,房地产策划者经常强调“猛烈的广告攻势”、“强大的空中优势”,偏爱采用大发行量的大众媒体进行宣传。本着打“大决战”的动因,有人曾经把《解放日报》某一天的广告版面完全包了下来,如果不是有政策约束的话,连报纸的冠名权都恨不得能拿下;也有人曾经把梁朝伟、张曼玉联袂为自己代言,如果不是眼光太高的话,整个香港演艺圈恐怕都要被他包圆。
其实,一个项目充其量不过几百上千个顾客,用上百万份发行量的媒体还不是“大海捞针”、“用大炮打蚊子”?有效的每千人成本还不是高得惊人?况且随着媒体干扰的增大(这是广告主们不可避免的“感伤”),媒体的边际传播收益正在直线下滑,与其如此,为什么不采用“小众传播”的方式更为精准实效。事实上连一贯被称为“大众传播”的P&G,他的“海飞丝”就拍了7个版本的广告,针对7个不同的目标群体。
当然,由于要针对小而多的目标群体,复杂而多变的整合运作,“小众传播”难度确实要大得多,但如果不难的话,何以证明你是“狂沙吹尽始露金”,何以证明你“深厚的策划功力”,何以证明房地产业在“与时俱进”?
六、通路不通,渠道不畅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极为重视通路(“通路制胜”、“渠道为王”已成为不争之实),只有房地产是个例外,在房地产策划里面你压根找不到这个字眼,如果一定要找的话,可能就是那个“衙门朝南坐,等客自上门”的售楼处了。试想,你只有几百个客户,又不知道他是谁,还隐藏在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中,广告的拉动效果又在下降,单凭一个售楼处难道天下真能掉下来几百个“林妹妹”不成?
尽管一些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路的问题了,如万科就利用自己的“万客会”进行了通路创新,世茂滨江花园也分别在上海、内地、大中华区进行渠道整合,但绝大多数企业依旧没有把通路放在心上,依旧用开当铺式的“坐商”态度在售楼处里怡然自得,当然,售楼处的规格是越来越有品位了。
事实上,不 搞通路建设已经不行了,现在已经不需要那种毫无客户资源、“以策划能力见长”的代理商了,需要的是那些有充足客户储备、能主动地寻找客户的中介商了;现在已经不需要那种只有“高超的拿地能力”的开发商了,需要的是那些有顾客资产、能有效地进行“一对一沟通”的经营商了,售楼处未来的发展方向决不会是“销售中心”,而将只是“展示中心”。
只有批判才会有反思,只有反思才可能有建设,笔者心中深意,唯有识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