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首先是实用的。但艺术,从来就不曾远离。
汉代的画像砖,已经采用中国绘画散点透视方法来构图和表现画面,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在大唐、康乾盛世,陶瓷工艺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清代陶瓷技法的极盛,都是例证。在长期繁荣年代,艺术瓷砖会有更加深远成熟的表现。
20世纪以后,西方作为实用需求的陶瓷生产,被工厂牢牢控制了,机械的产品充斥了市场。美术家对于制陶直接参与,如毕加索、米罗、莱歇、吕沙尔等画家先后制作了大量陶艺作品,包括制作装饰壁画参与建筑环境的构成。他们注重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浑然一体,成为了泛滥的工业陶瓷海洋中的亮点。19世纪50 年代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19世纪80 年代始于布鲁塞尔的 “新艺术运动”,就是设计师在谋求解决功能、艺术和艺术之间的矛盾,是艺术如何融合于建筑的思考。艺术家广泛的进入瓷砖的设计工作。
对于工业文明的崇拜,使抛光砖曾经大行其道。平整、光亮是大多人的向往。在此后,自然人性的回归,使仿古砖走上舞台。怀旧、沧桑、隐逸,营造出一种后工业时代的审美思潮,就是对于工业文明的倦怠,对于远古和童年的神往。在此之后是什么呢?千篇一律的仿古,不管是仿中国的古还是西方的古,还是模式化的、公式化的、符号化的。人们的需要是个性,是品味,是释放。这些思想,是需要艺术载体呈现的,艺术瓷砖应运而生。
瓷砖,不是仅仅用来走的,还是用来摸的,用来看的,用来闻的,未来瓷砖应当满足人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送来愉悦和满足。那么,瓷砖,就不仅是瓷砖,瓷砖是一种生命体验的集合体,可以与人们的感官轻而易举地对接。艺术瓷砖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