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
出水瓷——中国外销瓷的冰山一角

发布:2010/3/17 12:17:05  来源: 陶瓷绿洲 [字体: ]

  中国陶瓷的外销始于汉代,从唐代开始就专门生产外销瓷了,有不少器形、纹饰在国内传统瓷中鲜见。中国陶瓷借上海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大量销往欧洲,同时也销往东南亚、日本,大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亚非地区不少国家的古城废墟和沿海地带,陆续发现了很多我国宋代瓷器及碎片标本。远在埃及的开罗郊外福斯塔遗址,发掘出从唐代到清代的中国陶瓷片多达2.2万多片。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有一件我国元朝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器颈部有青花的文字题记:“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 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这只罕见的元至正青花标准器,是20世纪20年代一个叫达维德的英国青年,在逛北京琉璃厂时捡漏带回英国的。50代初,美国的波普博士以这只元至正十一年青花瓶为标准器,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内发 现几十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器,这类瓷器统称为元至正型青花器。2001年3月29日,几位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博物馆亲眼见到实物,亲自上手。故宫博物院研究 员李辉炳先生十分激动地说,那种感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东西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是死也会瞑目了。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保存中国元、明、清三代的瓷器有l5000余件,其中元代青花瓷有40件,与我国国内存世的元音花数量相仿, 而全世界目前所知的元青花总量不过300余件。中国的陶瓷学者为见这些元青花中约极品,整整等待了50多年。

     中国古陶瓷存世的方式有4种:1.在博物馆、基金会;2.被私人收藏;3.藏地 下墓穴里;4.在大海沉船中。前三种为世人知晓,出土瓷常有消息见于新闻媒体,而出水瓷——埋在大海的古瓷,却很少能见到它们。  

     1976年和1977年,在朝鲜新安海域打捞出一股中国元代沉船,其中陶瓷器计6463件。从此撩起中国外销瓷中出水瓷的神秘面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欧洲、韩国、越南等海域,多次发观中国沉船,并有大量出口瓷器出水,而且通过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公司公开进行拍卖。 l980年,一位菲律宾渔民在南海一海岛附近打鱼,意外发现了一艘大约15世纪沉没于海底的中国古船,从中挖出许多中国瓷器。菲律宾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从沉船中捞出ll00多件完整器,其中不少是精美的中国瓷器。英国人哈彻的寻宝队也开进了南海,在新加坡近海,找到一般中国古船,打捞出2万多件中国古瓷器,运至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得数百万美元。1986年,哈彻又在新加坡附近海域打捞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名下的斯尔德麦森号沉船,l7万件中国康熙年间的瓷器和125块打有“南京马蹄金”印记的金锭等,全部捞光他整理后仍由那家拍卖公司拍卖。拍卖共得1500多万美元,最后连一箱残破的瓷器,也被荷兰博物馆高价买走。 
 
     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了中国惟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室。1991年9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在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的一艘元代沉船下,打捞出l200余件瓷器。20世纪90年代末,西沙水下考古队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打捞出一艘宋元年代的沉船,出水瓷器l500余件。滔滔南海,再也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l999年5月,还是那位海底探宝者英国人麦克•哈彻,在中沙群岛贝尔威得暗礁附近海域发现清代“泰兴号”沉船,打捞出30多万件中国瓷器名品德化瓷器。2000年11月l7日,这些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33万德国马克。这些出水瓷器,在国外拍卖行炒得热火朝天,但中国的一般古陶瓷爱好者或收藏者,却很少有人拍得,甚至连目睹其照片图谱的机会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件十分遗憾的事。

     收藏家培芝先生对中国古陶瓷情有独钟,收藏颇丰。他在泰国等地经商时,通过佳士得、苏富比拍卖公司,有幸在国外收藏到一批出水瓷,从晚明期到康熙年代的最多,国外定为l 7世纪出口瓷。笔者有幸观摩实物,并亲自上手,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些中国外销瓷中的出水瓷,它们无论是器形、纹饰,还是釉面外观,都有别于今国传统瓷中传世器和出土器。如清乾隆的外销瓷碗,那不是传统的冰梅纹,而是青花留白(菊)花纹。该碗直径20厘米,属大海碗一类。外壁底仿元青花喜用的仰莲瓣,青花地留白饰纹,上托青花地留白菊花纹,留白瓜棱。内壁饰五道纹饰,碗内心青花地留自古钱币纹,放射青花线条外绘青花地莲辨留白灵芝,再绘双圈以青花射线间隔。内壁沿口的青花地白(菊)花纹饰与外壁相同。碗内青花放射线上书写两圈外文,曾请教多位专家也没读出外文内容。是何种文字,待考。圈足切削工整、宽厚,圈足内施釉青白色,双青花圈内右“大清乾隆年制”6字双行青花楷书款。该碗为乾隆朝外销瓷的代表作。

     又如一组9件清康熙青花瓷器,为茶叶盖罐、茶壶、梅花菱口盘各一对和大小盘三只。其图案画意相同,具体细节略有变化。仿明代成化青花描手法,精工细绘,夕阳西下,牧童晚归、两条水牛翘首奋蹄疾走。开心的牧童左手牵绳肩扛竹竿,右手忘情高抛笠帽半空,仿佛一只放飞的风筝。晚风吹拂双燕嬉逐,好—幅春天牧归图。盘口沿及罐、壶肩部有一道花卉纹饰,开光处绘兰草。一种图案在各式瓷器上同时出现,形成—套,可看作当时的“来料加工”,为国外需求而专门烧制的外销瓷。 

     再如清康熙的青花牧童晚归纹瓜棱盖罐,高l2厘米,腹径6厘米,其用途似为茶叶盖罐。其造型俊美,做工精细,淡描青花神韵十足,罐身一周的纹饰与上面介绍的相同,但布局精巧,360度旋转看,处处春光扑面。珠宝纽罐盖边亦为花菱口,纽用青花深蓝,一周的盖外表仍淡描青花花草纹。令人注目的是罐下面的海水纹花边贴塑,似透雕立体传神,这在国内传统瓷器个鲜见,拟为欧洲风格定做的式样。
 
     相比之下,清康熙的青花荷花纹腰形大把杯,更具有西洋风格,中餐用具中却常见,一般用作盛放咖啡或牛奶。该杯椭圆形腰圆状,像只元宝,最大口径20厘米,高l0厘米。口沿用青花绘荷花边饰,胎土淘炼精细,坚硬纯净。腹部画面中盛开成合苞的荷花和新生的嫩枝随风摇曳,如盖的硕叶浮挺于水面,流动的草叶,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写生景致。 

     清康熙的青花山水人物纹盘,是典型的西洋画风格。盘沿一周用青花为蓝地留白海水纹。盘中山石画法别致,既不是麻皮皱、大小斧劈皱,也不是解索皱、荷叶皱,像堆放叠压的豆英。三个西部牛仔装束的人背手而立,身后一排牧场的木栏,其中一牛仔站在山上牵一水牛。山间的长短不一的平行横线划水波,远景的城堡和山上的高楼,全是欧洲风格的建筑。树枝繁寸茂,在大风中弯曲摇曳。整个景物以细线勾勒,青花平涂,带有晚明的风格。此青花盘与1998年佳士得英国伦敦拍品录中出示的瓷盘图案基本一样,定为17世纪中国出口瓷。

  外酱釉内青花的装饰手法,出现于明洪武、天启、崇祯年间以及清顺治、康熙、乾隆时期,既迎合国人大众的消费心理,又适合海外人士对宋瓷的顶礼膜拜,故作为外销瓷而长久不衰。如清康熙的外销瓷外酱釉内青花碗,国人用作饮茶,洋人用作咖啡具,也称得上一器两制、中外结合的典型。这对碗口径l 5.5厘米,高6.8厘米,胎土精细,纯白绞密,有“糯米汁”特征。一只碗外酱釉呈咖啡色,另一只碗呈赭色。碗内绘三朵折枝梅,梅花瓣青花勾勒填涂时留白一边。青花翠蓝色,色调深沉紧贴胎骨。巴达维亚在18世纪属印度尼西亚,当时景德镇的外酱釉内青花茶具有许多从此地转运到欧洲。当初欧洲人就将中国的这种瓷器称为“巴达维亚瓷”。其特点是造型多为碗盘,器物外酱釉、内壁绘青花,西方人以此为咖啡具。培芝先生收藏的这对外酱釉内青花碗,与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样先生1984年从佳士得拍卖公司荷兰拍得的7件“巴达维亚瓷”风格一样。后者将这7件外酱釉内青花的碗盘送给了南京博物院。 
 
     出水瓷浸泡在海底数百年,一旦出水后,若不及时脱盐脱水处理,干燥后会因盐分的结晶,造成釉面粉碎性剥离。另外,剥离瓷器上的海底凝结构,也需有专业技术。培芝先生的这批出水瓷藏品都经过专业技术处理过、故品相完好。因在海底浸泡的缘故,其釉面没有传世和出土古瓷光亮,亚光的,像经过酸泡做旧处理的。说来也有趣,培芝先生曾拿几件海外拍卖行拍来的外销瓷、出水瓷器请专家过目,专家看后赞扬画工水平不错,功力也仿到位了,但瓷釉面做旧、应该是仿品。当听培芝先生是国外拍回来的时,专家说没见过这种瓷器,最后还是判为仿品。几年后,等专家海外讲学转了—圈后,又告诉培芝先生那些瓷器是真的。

     过去国人对中国陶瓷的研究,一直是从元代以前的按窑口、明清时期的分官窑民窑进行的。近年来,专家学者、藏友读者逐渐发现还要加上外销瓷这条重要研究线索。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呵护一生情侣杯
特价:199
国色天香12头茶具
特价:39
夏荷玉瓷养生杯
特价:168
小圆满玉白石
特价:88
事事如意
特价:199
欢喜就好
特价:199
清心12头功夫茶具
特价:39
小#腰鼓
特价:99
红牡丹泡茶器
特价:95
茶艺人生7头
特价:125
雅致飘逸壶
特价:135
马踏飞燕
特价:68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主管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科学技术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