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彩”,演绎华夏古典艺术 ——郑鹏及其“历代艺术”系列作品 我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鹏先生相交,至今已近30年。因为“同行”,虽远隔千里之遥,但我多年来一直关注其“所作所为”。郑鹏生于“海滨邹鲁”——广东潮州,自孩提起便沉浸于潮汕民间工艺浓郁的人文氛围中,终日耳濡目染左邻右里抽纱刺绣、彩绘瓷器、扎花灯、凿木雕、贴麦秆画……自然而然迷上潮汕民间工艺美术,并对“潮州彩瓷”(广东两大彩瓷流派之一)情有独钟。自1975年郑鹏进广东潮州彩瓷总厂算起,入行逾三十载。其为人朴实、谦和,为艺勤奋、执着。30多年来,他植根于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沃土中,其彩瓷作品在继承“潮彩”(潮州彩瓷的简称)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追求独特,并追求一种古典的美。其擅长古装人物彩绘,早期代表作有《红楼梦·美人甁》和《群仙祝寿·莲子甁》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论家陈少丰曾赞其《红楼梦》:“……画来随心如意,左右逢源,取得美好效果;环境结构处理尤具匠心……是我见到的古装人物彩瓷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郑鹏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辟蹊径的胆略,致力于“潮彩”与现代陶艺的研究与创新。多年来,除了刻苦钻研“潮彩”技艺外,他搜集及研究了不少有关历代文化与艺术的史料,并先后到北方各大博物馆、文化遗址、佛教石窟……参观,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古文明,从而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他说,“从远古的岩画和图腾艺术中,从原始彩陶的古拙图案中,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和蟠虺纹中,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线条中,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中,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我领略到华夏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面对中华民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静静地用心聆听历史远古的声音,我强烈地感受到华夏古文明与时代和弦的鸣奏、交融……我心中的艺术追求,似乎找到了归宿。”凭着对华夏古文明的崇敬与膜拜,以及由此生发的灵感与激情,郑鹏将其创新定位于“中国历代艺术”这一母题。其撷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题材,以“潮彩”技艺为媒介,以现代艺术的理念,以新的装饰手法及新的综合彩绘技艺,在古老与现代文明之间,拓展历史文化时空的轨迹,并以“艺术再表现”,创作出一批新意念、新形式、新装饰、新风格的“新潮彩”作品。自1989年以来,他先后创作了《彩陶文化·灯笼甁》、《双凤纹·天宝甁》、《饕餮纹·宝字瓶》、《耕猎图·鹿头甁》、《十二生肖·箭筒》、《楚乐·月亮甁》、《石窟艺术·榄甁》、《秦韵·箭筒》、《瓦当图案·葫芦瓶》、《群龙欢庆·双龙甁》、《舞乐图·金钟甁》、《欢乐颂·挂盘》、《四海欢腾甁》、《源远流长甁》、《龙飞凤舞·双凤耳甁》等系列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屡获金、银奖,诚可喜可贺!陶瓷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明的象征。自古以来,陶瓷一直与人类文明同行,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及文化诉求有着恒久的亲和关系。陶瓷艺术既是最古老的艺术,亦是最现代的文明。郑鹏藉瓷器为载体,以“彩瓷”的形式传承华夏古典艺术,演绎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审美理想。这也许便是其系列作品的欣赏价值与艺术魅力所在。其对审美思考与“潮彩”艺术语言所作的创新,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题材、构图形式、赋彩及综合装饰效果等方面的创新,开创了“潮彩”的先河,开辟了传统“潮彩”艺术的一片新天地。品赏郑鹏琳琅满目的系列作品,在其《源远流长》中,我们看到新石器彩陶图案、纹样的纯朴、生动以及装饰感;在《双凤纹图案》和《饕餮纹图案》中,观者窥见商周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丰富多彩及其凝重而华丽的审美风范;在《楚乐》中,令人领略战国漆器纹饰飞舞灵动,色彩华丽堂皇,具有形式美和神秘感;在《秦韵》中,我们感受到富于动感与力度的秦陵兵马俑所展现的恢弘伟美的时代风貌。在其历时八年创作的“楚乐”系列——《楚乐》、《舞乐图》和《欢乐颂》中,乐女“翘袖折腰”之舞姿,其轻盈、柔美、优雅的舞蹈语言,幻化出战国时代绚丽的乐舞,以及那旷远洪亮的乐韵,令观者感悟到一种民族精神的振奋。在其借鉴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瓦当等元素的《耕猎图》中,令人感受到一种奔放、粗豪的美及其蕴含的生命活力与浪漫之情。在《石窟艺术》中,表现魏晋南北朝石刻造像的画面,形象丰满、庄严、肃穆,超然大度,从中透出一种博大的生命力…… “彩瓷”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尤讲究“技”与“艺”的分合效应。循着郑鹏艺术创作的轨迹,解读其系列作品独特的“技”与“艺”要素——包括题材、构图、器形、彩绘形态、装饰手法、设色、赋彩以及文化内涵等,笔者以为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在题材方面,郑鹏定格于“中国历代艺术系列”的选题,通过“潮彩”的综合技艺,以“浓墨重彩”系列再现华夏古典艺术精粹。其构图形式,则根据器皿形态进行设计、布局,以散点透视扩大表现空间;构图饱满,高低有序,虚实互补;线与面,聚与散,高度概括;画面与器形和谐相融,富于装饰意趣,彰现一种时尚、浪漫的现代形式感。其装饰手法并非仅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元素的简单拼凑,而是以理性的归纳、概括,在“潮彩”传统装饰的基础上,融入承载着某种东方文化内蕴与独特创意的、新的构成元素;并综合新彩、描金、织金、腐蚀金等多种装饰工艺,融为一体,互为衬托,其中包括现代科技如“电光新材料”等的应用。其设色、赋彩,多以土黄色、土红色,或深棕色为主色调,并运用色彩分割构图,以红与绿对比,黑与金调和,且恰到好处地施以“秞上堆金”工艺,营造出色彩斑斓、气氛热烈、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其风格,或古朴、或厚重、或华丽,在追求古典与现代、具象与抽象的融汇贯通中,形成了浓郁的装饰性及典雅的艺术风格。有专家及媒体评论:郑鹏的“新潮彩”系列,“真实自然,富于装饰性……难能可贵。”“其以一种史诗式的艺术佳构,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其以器形美、构图美、形式美、色彩美及装饰美等,构成其独特的彩瓷语言及古典的文化品格。”其作品既具传统“潮彩”的技艺特色,又具现代艺术构成和审美特征,以及时代气息,精彩华美之至,带给观者一种新鲜、丰富的视觉美感。郑鹏的系列作品,彰显其卓尔不凡的才情、灵性、匠心,亦彰显其以“彩瓷手段”,驾驭华夏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及艺术功力。从郑鹏的系列作品中,我们能感觉到其对“潮彩”艺术三十多年的执着与痴迷,以及漾溢其中的情感与热力,并窥见其孜孜不倦“进行着一种文化追寻”的心迹。美国HAAS公司董事长、著名收藏家麦克费森·帕特丽夏女士观赏了郑鹏以商周青铜器纹饰为题的《双凤纹·天宝甁》作品后,赞叹不已。她说:“……了不起!你使我立志研究和了解世界古文化的渊源和共同特点。” 郑鹏说,他每创作一件作品,都怀着惴惴之心奉予观者,真诚地征询、倾听观众的评价,不论是褒是贬……也许他有的作品未臻完美,甚或非十分成熟,但其日趋成熟,沉静、平和的心态,其崇尚传统文化的意念及创新精神,以及其“可圈可点”的创作实践与成果……均足以令人称道。笔者以为,对一位数十载矢志不渝,执著于陶瓷艺术的工艺美术大师,艺术一定会回报他一个美好的人生。愿郑鹏先生的艺术人生如其作品般绚丽多彩! (本文作者杨飞武系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艺术评论家;杨琳系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