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3日,自称为中国人后裔的肯尼亚女孩谢里夫参观南京的宝船厂公园
东非素有“瓷器海岸”之称,而肯尼亚被认为是东非出土中国古陶瓷最多的国家。因此,今年2月底举行签字仪式的中国和肯尼亚合作考古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肯尼亚已发现中国瓷器做系统研究。
郑和时期中国瓷器很少见
早在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就在赴肯尼亚调研期间,对肯尼亚上加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做过初步研究。
上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马克?霍特还是剑桥大学的博士生,读博期间,他就对肯尼亚最重要的聚落上加古城进行了长达8个季度的大规模挖掘。上加的重要地方如王宫、市场、贵族居住区和清真寺等,已经全部被马克?霍特挖掘过。马克?霍特实际上并不懂中国文物,他在报告中说,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但要留待别人做进一步研究。肯尼亚人将这些材料很好地保存起来。
秦大树发现,上加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大体与我国的外销瓷发展状况吻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销售到肯尼亚的瓷器表现出阶段性和相当的规模。
一般认为,15世纪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使舶贸易发展的顶峰。但通过整理现有材料秦大树发现,除了一两件龙泉官器可能与郑和有关之外,还看不到多少郑和时期的瓷器。“虽然有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伟大的壮举,但明初民间海外贸易不发达,后来很快实行了海禁,一直到明中期正统以后,葡萄牙人开始转口贸易,中国的外销瓷才又发展起来。”
非洲外销瓷民窑居多
虽然“郑和瓷器”不多见,但肯尼亚出土的中国古瓷数量之大,种类之繁多,超乎普通人想象。在古代肯尼亚,中国瓷器不仅被大量用作餐具、茶具,还成为贵族家庭、清真寺和墓园最为多见的装饰物。肯尼亚经过考古发掘和调查的中国古瓷遗址有27处之多。
2006年赴肯尼亚调研期间,秦大树见过肯尼亚出土的各个时期的中国古瓷,元代釉里红、9世纪的长沙窑、定窑、元青花、龙泉窑、10~11世纪的越窑瓷器以及明清瓷器。但“一件官窑的都没有,都是民窑的”。
秦大树解释说,其实中国外销瓷基本是民窑,官窑就是给皇家用的,不能入选的次品都要打碎掩埋。他举例说,曾有学者去调查葡萄牙一个宫殿,宫殿的整个房顶都是拿中国瓷器装饰的,但几百件瓷器中可能只有一件是官窑。
最想发掘葡萄牙军舰
除了研究已出土的中国文物,秦大树的团队还将对肯尼亚马林迪市及周边地区陆上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马林迪古城随着河口的沙化一直处于退化和移动之中。中方希望能通过发掘,找到9世纪的马林迪古城和与中国有关的文物。
此外,秦大树的考古队还对一条在蒙巴萨打捞的葡萄牙军舰很感兴趣。此船的纪年为康熙23年,船上装有大量精美的民窑瓷器。“大约在明代万历时期,荷兰人打败了葡萄牙人,控制了整个印度洋的贸易,但康熙年间,居然有一条葡萄牙船装了这么多康熙时期的瓷器。这条船为什么出现,值得我们研究。”目前,这条船能否让中方做调查还不能确定。
链接:希望把考古范围扩大到东非
秦大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把考察范围扩大到整个东非。东非是9世纪海上贸易大发展以来环印度洋贸易圈的端点。“如果能把坦桑尼亚、毛里求斯和莫桑比克,甚至南非包括在研究范围内,那对中国古陶瓷海上贸易的研究会很有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秦教授的“东非计划”一直未能获批。他表示,由于商务部此前没有负责过类似的文化项目,还是在用修路架桥等工程承包项目的处理方式对待文化项目。“连买个碗都要报计划”,还要提供履约保函,工具、原料运输承诺书等工程承包的文件等。因此商务部的经费必须严格控制在肯尼亚境内使用。“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能不能通过民间或与国外的机构合作,顺便去东非他国做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