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白釉唇口碗,碗边微微外翻,内底刻有一个"上"字。
“连一件南北朝的瓷器都拿不出来,可想而知我们对北方古瓷知识缺乏了解。”7年前,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余乃刚参与《岭南藏珍》一书的编著,书中陶瓷藏品断代的现象暴露了广东收藏家甚少接触北方古瓷的问题。昨日,记者走进余乃刚的“余庆堂”,与一件件填补了省内北方古瓷研究空白的邢窑白瓷珍品亲密接触。
交“学费”研究北方古瓷
一直以来,广东陶瓷收藏家受地缘阻隔的影响,精于越窑、景德镇、福建德化窑等南方瓷器的研究,而甚少涉猎北方古瓷,余乃刚也不例外。4年前,我市举办了全国民间古陶瓷藏品联展,不少北方收藏爱好者携带北方古瓷藏品参展,余乃刚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北方古瓷粗犷、豪放的美所吸引。
“ 你对这个东西不了解,自然不敢贸然出手,学习研究的过程免不了要交些‘学费’。”余乃刚称,自己集中学习、了解北方古瓷知识过程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起初,余乃刚只敢购买一些便宜,或者局部有崩裂缺陷的北方瓷器。余乃刚说,这些买回来的真品就是他的“老师”,仔细观察它们器形特征,再查找资料印证,这是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
“单靠看书是不行的,有些书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通过转载不断传播,所以手里必须有实物,然后再查书求证。”余乃刚表示,目前他的藏品有隋、唐、五代十国等时期的北方古瓷珍品,预计今年内将这些藏品结集出书,与广大古瓷器爱好者共同分享。
破解碗底“上”字款密码
在邢窑白瓷藏品中,内底刻有“上”字款的一只白釉唇口碗是余乃刚最得意的藏品。乍一看,这只碗其貌不扬,简洁的碗身没有任何花纹,碗边微微外翻,内底刻有一个“上”字。“很明显,这个上字是工匠在烧制前刻的,凹陷处有‘坐’ 下去的感觉。”余乃刚说他一眼就认定这只碗是真品,而且刻有字款的邢窑白瓷非常少,后来就发生了“四顾茅庐”买碗的故事。
当时余乃刚出差河北,偶然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了这只“上”字款白釉唇口碗。“第一次已下决心要买,主人一口回绝;第二次登门,碗的主人不在,他儿子在家,旁敲侧击了解价钱,贵得吓人;第三次主人还是不在,开出的价钱也是天价;第四次只有他女儿在家,我感觉机会来了,经过反复讨价还价,终于买到了心仪之物。”
碗买了回来,余乃刚开始着手破解“上”字款的密码,挖掘其文化内涵。经资料考证显示,唐代的铭文多刻于胎体上,碗、盘类刻的位置分布在内底中心或外底部,其中姓氏类的铭文内容包括上(尚)字,说明这只碗可能出自尚姓工匠之手。这就解开了“上”字款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