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在一些主流企业看来,将建筑、卫生、日用、陈设艺术陶瓷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运营的机会正在或即将到来,构建统一的“大陶瓷产业”并非梦想。
事实上,我们面前已经开始有一条朦朦胧胧的构建“大陶瓷产业”的线索:一些企业在总部以及各地专卖店向消费者推销陈设艺术陶瓷、精美的日用瓷,包括茶具、餐具、茶杯等一应俱全,这些产品同样来自景德镇。最重要是,这些企业将陈设艺术、日用陶瓷引入总部或者终端展厅不是为了单纯地凸显陶瓷卫浴空间的展示效果,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产生销量,创造效益。
这两年,其实不仅主流陶瓷卫浴企业在琢磨着“大陶瓷”的事,一些有实力的陶瓷专业大卖场也参与其中。比如,2008年12月20日,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十里河建材街,闽龙陶瓷市场就辟出上万平方米的地方建“闽龙陶瓷艺术馆”,并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景德镇陶院三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致力推广中华陶瓷文化,培育日用、陈设艺术陶瓷消费土壤,足见其构建“大陶瓷”专业卖场的雄心。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也是日用瓷的生产大国。但上世纪90年代实施民营化后,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私营企业普遍采用作坊式生产和低价竞争的方式,使整个行业很难引入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很难产生大企业,尤其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大企业。福建德化大多数有点规模的日用瓷、陈设艺术瓷生产企业均以出口为主,但时下绝大多国内日用、陈设艺术瓷企业因为规模小,实力弱还是延用传统的坐店批发、自产自销的渠道模式。好的产品也没有机会通过终端专卖店漂亮的情景模拟展示提升附加值及总销量。这可以说是中国日用、陈设艺术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日用、陈设艺术瓷国内销售渠道的滞后,同时也蕴育着商机。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的主流企业及专业大卖场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这些主流企业一般在终端都有几百上千家专卖店,而且普遍是一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大展厅,里面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用来专辟日用、陈设艺术瓷展区。另外其成熟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作为销售的基础。建筑卫生陶瓷主流企业这种“共享渠道,整合销售”的模式一旦探索成功,意味着“大陶瓷”的通路已经打开,意义非同凡响。接下来,企业要做的就是整合上游的生产资源,而收购、控制相对弱小的日用、陈设艺术瓷企业就是自然的选项。
建筑陶瓷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生产销售某种优势产品,或抛光砖、或瓷片、或仿古砖,然后逐步延伸产品线,将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外墙砖,乃至马赛克、卫生陶瓷等全部做齐,而卫生陶瓷企业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延伸。问题是,以上两个方向的延伸都有经销商的支持,甚至有些企业是迫于经销商解决渠道产品流量最大化的压力而拉长产品线(其当下内部实力也许并不支持,导致实际运作捉襟见肘)。而现在销售渠道对日用、陈设艺术瓷的延展大多数经销商目前还并没有什么感知,更谈不上经验。所以,经销商是否原因投入资源来做这一块也是决定“大陶瓷”产业成败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