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创业天地>>|
技术做支撑自主创业成就“蘑菇大王”

发布:2010-4-8 14:55:52  来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字体: ]

  走进宜宾县普安乡普和村7组,远远地就能看见三个宽大的白色厂房,在空旷的田间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蘑菇大王”余永清的普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4月6日,记者来到普和食用菌生产基地,余永清三兄弟正在作坊中忙碌着,粉碎、装袋、消毒、装种每一个程序都有条不紊中进行。记者在大棚里看见,一排排蘑菇袋整齐地堆放着,有的已经长出了蘑菇,有的刚发芽。

  “当初刚种植蘑菇的时候,技术不过关,走了许多弯路……”余永清打开话匣子,向记者讲述起他们三兄弟的创业故事。

  今年43岁的余永清,以前一直以种粮为生,田里地里的收入总改变不了家庭贫困的面貌,也曾想外出打工,可没有一技之长只有作罢。1990年,余永清通过多方论证,抱着通过自己创业,解决就业的想法,毅然决定发动自家两个兄弟共同投资20万元,开始在柏溪镇革坪村发展“短、平、快”的蘑菇种植。

  “现在人们提倡绿色食品,如果往长有病虫的蘑菇上喷洒药物进行防治,人吃后有害健康,蘑菇有了虫害,只能将病菇扔掉。”余永清告诉记者,扔掉病菇时,他的心在疼,这可是兄弟三人的多年的积蓄和亲朋好友的资助呀!他下定决心攻克蘑菇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老师传授,没有经验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兄弟三人一边实验一边总结经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对比,终于找到了比传统蘑菇种植更为先进的技术诀窍――用高温快蒸的方法提高菌丝的生命体,既从根本上进行抵御病虫害,又大大提高蘑菇的收成。

  掌握关键技术后,余永清兄弟三人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到现在,建成占地3亩左右的三个大棚。“这些蘑菇袋里主要装的是什么材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加工粉碎后再经过我们的处理,添加高粱壳,玉米芯,石灰等材料打包成袋。一年仅玉米芯,我们就要收购好几万斤来做原材料。如果不用农作物秸秆的话,就要用棉籽壳,成本是农作物秸秆的几倍。”余永清告诉记者,用农作物秸秆做营养基,既回收利用了秸秆,又减少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节约了不少成本,除全部收购普和村的农作物秸秆外,还要去其他村收购。

  周围的村民看到余永清的蘑菇场渐成“气候”,就有不少人前来取经。余永清都热心地帮助村民学习技术、对自己掌握的东西毫不保留。“能带动村民,让大家一起富起来,才是最有成就感的。” ;余永清笑着说。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