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
长满蛤蜊皮未必是"海捞瓷" 流入市场的数量有限

发布:2010/5/4 10:45:35  来源: 齐鲁晚报 [字体: ]

 “南澳Ⅰ号”此次考古,估计会吸引不少藏家的眼球。其实,对“海捞瓷”的关注从2005年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发现就开始了。

    当年,“碗礁一号”部分古瓷出水,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海底古瓷器收藏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卖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次年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出的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海捞瓷”价格为792万元。瓷器市场顿时刮起了一股“海捞瓷”之风。

    “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关注,迅速在圈内引起收藏者共鸣。甚至有部分瓷器藏友专门赶往福建、广东沿海,希望能得到一件“海捞瓷”。同样,国内不少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海捞瓷”,这些“海货”真假难辨,虽然故事讲得曲折动人,但估计多数不会是真的。

    不久前,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叶佩兰老师曾给笔者讲了个故事:南方有位企业家收藏“海捞瓷”,自己在溶洞里放了上千件的瓷器,请她去鉴定一下。叶老师一看,瓷器上面都长满了小蛤蜊皮,看着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但瓷器根本就不对,而藏家还根据上面生长的海生物,坚信自己收藏的就是“海捞瓷”……

    捞到沉船文物的渔民只是极少数,“海捞瓷”流入市场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哪来这么多“海捞瓷”啊,有行家曾对杭州市面上的“海捞瓷”进行鉴定,发现其中95%是赝品。有人就曾用80元的价格买下一件标价6500多元的“海捞瓷”。可见,在“海捞”神话的背后,更多的是个别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藏家的狂热制造的赝品。

    对“海捞瓷”的鉴别,应以瓷器本身的相关要素为基本着眼点,千万不要被绘声绘色的打捞故事和流传来源所迷惑,更不要被瓷器表面有海洋附着物的假象所迷惑,以免陷入骗局。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呵护一生情侣杯
特价:199
国色天香12头茶具
特价:39
夏荷玉瓷养生杯
特价:168
小圆满玉白石
特价:88
事事如意
特价:199
欢喜就好
特价:199
清心12头功夫茶具
特价:39
小#腰鼓
特价:99
红牡丹泡茶器
特价:95
茶艺人生7头
特价:125
雅致飘逸壶
特价:135
马踏飞燕
特价:68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主管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科学技术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