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
"青花"见证"海上丝路" 首次集中发现汕头器

发布:2010/5/4 10:47:54  来源: 齐鲁晚报 [字体: ]

 

 

 

 

 

 装载瓷器上万件

     2007年5月,广东汕头南澳岛渔民在潜水作业中,发现一条明代古沉船,打捞出一百多件明代晚期的陶瓷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6月6日开始对该沉船进行了前期调查,发现并确认了该沉船的沉没地点方位及水下状况并且命名为“南海Ⅱ号”,经过一段时间的潜水探摸,收集了沉船的相关资料,采集了部分散落在沉船外围的瓷器约200多件,为后期的发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最终,广东省有关专家将沉船命名为“南澳Ⅰ号”。据称,这艘船已经在水底躺了400多年,直到本月9日,随着发掘工作再次开展,这艘商船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据相关人员估计,“南澳Ⅰ号”装载的瓷器至少有1万件,甚至有6万之巨。

    多为民窑青花

    自发掘后,已经有数百件瓷器陆续出水。据考古队领队崔勇介绍,南澳Ⅰ号的木船中部的隔舱裸露在海水中,舱内整摞排列的瓷器清晰可见。该沉船的遗物主要是青花瓷,器形有盘、碗、碟、钵、器盖、杯、瓶、粉盒等,其中以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为主,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最大的直径为34厘米,一般可分为两型,Ⅰ型为敞口宽沿外折,Ⅱ型为敞口弧壁,多为矮圈砂足,内壁绘回首麒麟、富贵牡丹以及花草等。青花碟绘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及花草、杂宝等。碗类则绘青花人物、喜上眉梢、花草等。大盘底部均无款,但其余器形底部大多有“福”、“禄”、“富贵佳器”、“万福攸同”、“佳寿”、“余造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铭。

    陶器主要以酱黄釉四系贴朔龙纹罐为主,还有少量素面陶罐和大陶缸。根据出水的器物造型和胎、釉等多个方面分析,应该是广东大埔、饶平和福建漳州地区明代后期的产品,具体年代约为万历年前后。崔勇表示,“南澳Ⅰ号”是继“南海Ⅰ号”出水后,古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重要的实物例证。“南澳Ⅰ号”上出水的文物均是民窑的瓷器,没有官窑器皿,这些瓷器釉的厚度、胎的厚度,器形、器物,都能透露出中国古代远洋贸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信息。

    首次集中发现汕头器

    崔勇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外国人在介绍欧洲瓷器的时候,就曾提到了“汕头器”。“汕头器”也就是曾经途经汕头出口的瓷器,产地覆盖了福建漳州、漳浦,广东汕头澄海、梅州大埔等地的民窑。“汕头器”作为专供出口外国的瓷器,产地在哪里?是怎么走出国门的,按什么路线走的?崔勇称,“南澳Ⅰ号”古沉船上载有的大量成品“汕头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证据。“这是国内首次集中大批量发现成品‘汕头器’。”

 


    推测或是走私船

    根据此前船上所载瓷器年代推断,沉船极有可能是明朝万历年间沉没的。然而,当时中国实行海禁,“南澳Ⅰ号”正常情况下难以出海,为何沉在此处?

    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认为,瓷器的年代能直接推测“南澳Ⅰ号”所处时期,他更倾向于“南澳Ⅰ号”为明朝万历年间船只的推断。至于当时的海禁政策下,为何还能出现这样一艘沉没的外贸船只,推测“南澳Ⅰ号”在当时是一艘走私船。因为中国瓷器在海外贸易中有巨大利益,海禁政策并不能完全杜绝民间的对外贸易。

    汕头大学教授隗芾亦认同“南澳Ⅰ号”为明万历早期船只,认为在万历早期海禁的政策下,明朝当时仍留有个别专门对外贸易的港口,船只的结构也许成为推测其是否是走私船的重要判断依据。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如果船只为3桅,则作为官方贸易的船只可能性较大。如果船只仅为两桅,其民间走私船的可能性大一点。

    此外,在“南澳Ⅰ号”发掘处还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瓷器。对此,黄迎涛表示,这些宋、元时期的瓷器经证实并非来自“南澳Ⅰ号”,附近沉船也不止一艘,说明这块海域自古以来便是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

    古商船经过好望角?

    黄迎涛说,在非洲的肯尼亚海滨小镇曼布鲁伊有一个古墓,墓塔上镶嵌着几个中国瓷盘作为装饰,其中有一个单凤博古纹盘跟“南澳Ⅰ号”上发现的明代青花单凤博古纹盘几乎一模一样。

    黄迎涛认为,两件瓷器的极其相似,至少可说明在同一年代、同一窑口生产的瓷器曾经搭乘轮船从中国远赴重洋到达了非洲,肯尼亚可能是航线中停泊的地点之一。“‘南澳Ⅰ号’或许是这个船队中的一艘,它不幸触礁沉没了。”黄迎涛分析,若这一线索能够得到进一步证实,将意味着中国商船在明代晚期已能经常性地到达非洲东岸甚至绕过好望角。这一发现又有可能间接印证郑和船队比西方早近百年发现非洲好望角。

    有关专家称,中国沿海的古代沉船会非常多。当年发现满载瓷器的“南海Ⅰ号”后,就有专家推测它的沉没可能与超载有关,因为古代中国的船只远航一般都有固定的配置,最底下放金银器,中间船舱放银锭、瓷器等,上边放置一些铁器,每次远航都尽量装满货物,不少船只铤而走险超载货物,吃水太深就可能翻船。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4月9日启动后,水下考古队员已经打捞出水上百件文物,多为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包括口径不同的碗、碟等。目前水下考古工作进展良好。此前,“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为2010年“一号工程”。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呵护一生情侣杯
特价:199
国色天香12头茶具
特价:39
夏荷玉瓷养生杯
特价:168
小圆满玉白石
特价:88
事事如意
特价:199
欢喜就好
特价:199
清心12头功夫茶具
特价:39
小#腰鼓
特价:99
红牡丹泡茶器
特价:95
茶艺人生7头
特价:125
雅致飘逸壶
特价:135
马踏飞燕
特价:68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主管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科学技术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