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比奥特(Biot),只花了十分钟。 比奥特位于尼斯和戛纳之间,从两地出发,20多分钟后就可到达。我们去的是时候是中午,整个人昏昏欲睡,即使下车后在比奥特镇内行走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无精打采的。
坐落于山岬上的比奥特,俯视着近处的平原以及远处的海。在它的辖区内就有史前人类在此居住的遗迹。继克尔特-利古里亚人(LesCelto-Ligures)和希腊人后,古罗马人在这儿留下了惊人数量的遗址,那时当地的风土人情都遵循古罗马的文明。繁荣的比奥特在14、15世纪时却曾经因为多次的瘟疫以及连绵战祸,居民纷纷逃离,比奥特不仅成了个无人居住之处,而且将近一个世纪它竟成了一个匪巢。1470年,勒内(Rene)王、普罗旺斯伯爵从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奥内(Oneille)地区迁入50户,定居比奥特,重建家园。现在相当数量的比奥特人是他们的后裔。
从15世纪起,陶器制造业,特别是坛、瓮的制作,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自16世纪至今,比奥特出产了几十万个瓮,出口至地中海沿岸、美洲,远至印度。据记载,从1550年到19世纪末,可以列举出510位比奥特陶器制造者。17、18世纪是比奥特陶器制造业的全盛时期。当时记录下180到190位陶器制造者。那时的比奥特,成为制陶技术的胜地。
因此,比奥特陶瓷器及历史博物馆也就成了我们在比奥特的第一站。博物馆中的许多展品原先均来自于村民家的捐赠,随后通过收购,展品逐步丰富。
难得的是,如此偏僻的一个小镇上的博物馆竟然还有中文的说明资料,真让我们无限欣喜。我记住了那个中文译者的名字:胡式澄。
博物馆里还展出一个画家的作品,Peynet,Peynet的漫画在中国也卖得很好的。比奥特是Peynet的家乡,他在这里出生、成长、结婚。他以家乡为傲,家乡人也以他为傲。
小镇的街上,到处是三三两两坐着聊天、晒太阳、喝咖啡的居民,有的坐门前,有的就聚集在广场上,还有就在路边站着的,他们的狗跟着,趴在脚下。小镇民居的门口都摆了许多美丽的花草,有些门上或者窗户上都有美丽可爱的装饰。在小镇的中心,还有一个教堂,入口竟然是下坡进去的。
比奥特因玻璃工艺而出名则是近50年的事。行走在镇上,随时可以看到商店里卖有玻璃制品,而且,还可以见到不少玻璃作坊。当然,最出名的还是La Verrerie de Biot玻璃工场了。
车间里,技师们在现场制作着玻璃制品,打磨,进锅炉里烧制,取出来,打磨,再烧制,涂各种颜色的粉末……而围着一圈的,自然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世界各地的,有旅行团的,有拖家带口的,也有一些背包自助旅行者。
在展室里,我们还看到了1800年前的玻璃原型,工作人员说其实玻璃在3000年前就存在了。
从手工艺走向艺术,玻璃工场还专门有一个国际性的玻璃画廊,展出国际35个艺术家的作品,那些让人不可思议的材料、形状以及色彩,竟然都是来自于玻璃。原来玻璃还可以这样做的。
“我觉得世界特别美好。”这是我听到的对玻璃工场最贴切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