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陶瓷产业经2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有陶瓷生产线238条,年生产能力5亿平方米,占全省80%、全国20%,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两个、省级品牌15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已成为中国西部瓷都。但目前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天然气等要素瓶颈制约、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使夹江陶瓷这一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为此我县级部门、陶瓷协会、12家陶瓷骨干企业业主一行19人,组成工业经济考察团,前往高安、淄博、佛山等先进陶瓷产区,对能源保障、环境保护、园区建设、招商方式等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边走边看、边听边思,与各陶瓷产区地方领导、企业业主热烈讨论、深入交流,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思路得到了开阔,受益匪浅。
收获与启示
启示之一:先进陶瓷产区解决天然气等要素瓶颈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鉴之路。夹江陶瓷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天然气供应不足,这个问题在各先进产区也一度存在。同样是发展陶瓷产业,淄博、高安天然气十分紧缺,甚至在没有天然气的情况下,同样保障了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同样发展了高档陶瓷、同样解决好了环保问题。淄川区200家陶瓷企业全部使用两段式风冷型煤气发生炉,以煤气作为主要能源,利用水煤浆焚烧处理含酚废水实现零排放等措施,确保水煤气安全、环保运行,现已建成标准煤气炉247台。在确保要素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配置,有保有压腾出环境容量。淄川坚持“对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不给退路,为想发展的企业谋出路”,实施“做强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三个三分之一,近两年来累计关停小建陶厂等“五小”企业570家;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机制砖行业排污权竞价拍卖,对200多家建陶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排放口大布袋收尘、原料仓库全封闭、所有进出车辆冲洗等,加强企业精细管理,二氧化硫排放已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因此,有了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定信心,拿出破解难题的勇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启示之二:扩大对外开放,既要“走出去”招商引资,更要注重“请进来”招才引智。这次到淄川考察,其中淄川“百名专家淄川行”的招商方式十分值得学习。淄川区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变“走出去”为“请进来”,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产学研结合生成项目。为此启动了淄川科技信息网,建立了院、所科技项目、专家资料库。活动中先是根据本土企业项目技术需求来比选确定邀请专家,然后召开专题洽谈会进行项目推介与对接,并把专家请到企业去现场指导或兼任技术顾问等,利用科技资源直接催生一批签约项目。政府在活动中主要起好“搭台”作用,对与会专家提供必要的差旅费开支,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促进了产学研的直接对接,促成了一大批高新成果、高科技项目在淄川转化落地。目前,该活动已举办两届,共有100多家院、所与淄川建立了紧密联系,有280名专家、11名院士参与,共签订合作项目62项,拉动投资20多亿元。统一陶瓷成功聘请了中科院李龙院士为公司的科技顾问,自主研发的“防静电陶瓷”应用到神舟七号等航空航天高端领域。当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低水平、重复性的扩张就要受到限制,尤其是传统产业,这个时候就应该把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当前,西部地区纷纷走出去招商引资,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态势下,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代价,承接东部地区的淘汰落后项目。淄川的这一做法,不仅仅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新举措,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何换一种思维,采取把人才、技术请进来与企业对接的方式,生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启示之三: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超常速度”背后,是这个地方党政推动发展的“超常力度”。江西高安短短三年多时间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陶瓷产业基地,拥有210家陶瓷及配套企业、近5亿平方米产能。其“超常速度”背后是超常推进的力度、是省市共聚的合力、是政务服务的高效。他们把园区建设作为超常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成为超常力度的着力点。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一名副省长主抓园区,园区规划充分吸取全国成熟经验;实行超低用地价格,征地成本仅2.5万元/亩;用地指标直接由江西省政府调剂解决;争取铁道部投资6亿元兴建基地铁路专用线,从四川、俄罗斯入境修建两条日供400万方的天然气管线,成立了能够起草和制定行业标准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级陶瓷检测中心等,使园区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力。园区就是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发展园区上不限于自己有多大力使多大力,而要尽可能汇集多大力使多大力,更宽眼界、更大力度、更高站位、更多办法,争取省市大力支持、推进资源大汇集、发展大提速。
思考与打算
(一)破解天然气等要素瓶颈制约,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从淄博、高安两大产区良好的发展势头看,夹江陶瓷虽然是传统产业,但发展空间还很大。要突出抓好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推进夹江传统陶瓷产业上档升级。一是保障发展,着力破解用气瓶颈。目前夹江天然气供应仅90万方/日、缺口达60%以上,而且价格上调已是大势所趋。要实施“两条腿走路”,打好主动仗,绝不能让天然气成为“拦路虎”。要一手抓天然气优化配置,将有限的天然气资源配置到产出高、能耗低、效益好的优势陶瓷企业,并加大天然气指标争取力度;一手抓水煤气补充能源,推行标准两段式风冷型煤气发生炉。目前,全县共有两段式煤气炉45座、日产折合天然气95万方,年内计划再新上标准煤气炉20座、折合天然气40万方,彻底解决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对所有煤气炉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含酚废水利用水煤浆焚烧处理,并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环保运行。二是优化发展,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启动“倒逼机制”,力争年内淘汰、关闭、转产5家年产量120万平方米以下的燃煤企业,3年内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实施关闭或环保搬迁,“腾笼换鸟”,将有限存量土地资源及环境容量配置到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对新上陶瓷项目必须从投资强度、能耗限额、产出效益等方面予以限制。抓住夹江陶瓷工业园区列入全省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契机,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进园区内部循环、产业内部循环、企业内部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高水平办好国际陶瓷节,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今年11月,夹江将举办“中国西部瓷都第三届国际陶瓷节”。要把举办国际陶瓷节与“请进来”招才引智结合起来、与陶瓷产业技改升级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与陶瓷企业二次创业的良好势头结合起来,搭建好产学研对接的最佳平台。陶瓷节期间,要开展好系列主题活动:一是开展“知名专家夹江行暨科技成果洽谈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揽科研成果,深化项目合作。对此,县财政也要舍得花小钱、引大智、创大业。二是“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高峰论坛”,诚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100人以上,为夹江陶瓷及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听诊、献策支招。三是举办“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经贸洽谈会”,齐聚行业精英,荟萃发展项目,增添发展路径,力争签约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投资项目20个以上。同时,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夹江经济智囊团和科技顾问团,建立借脑借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孵化。
(三)使出最大的助推力量,建设最佳的工业园区。围绕打造陶瓷、冶金机械、新材料三个百亿产业,全力做好园区建设。一是高起点规划。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权威设计部门,突出抓好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及调规工作,着力打造百亿陶瓷特色产业园;同步做好以冶金机械为主导的吴场工业集中区规划工作,使园区布局更趋合理、承载能力更为强大。二是高标准建设。按照“五通一平”的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功能更加科学合理、配套更加完善。三是高密度聚集。聚集资源要素打造投资洼地,在土地、税收等方面落实入园优惠政策;运作园区投资公司,组建园区担保公司,加快落实农发行1.8亿元信贷资金,确保全年融资7.6亿元;实施“退城进区”战略,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四是高效率服务。实行项目代办、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特别通行、阳光作业等制度,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落实挂联领导,实行“保姆式”服务。五是高层次推动。重点打好特色牌、区位牌,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尤其要在园区融资、土地供应等方面,争取省市更多、更大的支持。建议落实一名市级领导主抓夹江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把夹江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高水平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