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1280度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十分名贵。
而今,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中,青花的淡雅配上釉里红的富丽使得青花釉里红备受众藏友的喜爱。尤其是吴国兴老师的作品多以釉下花鸟为题材,以国画手法入于瓷上,写意描绘之中虽无粉彩工笔的精细,但是略形取神之下花鸟之灵气尽现,可以说国画的风韵与釉下彩的雅致相得益彰、交相生辉。尤其是青花釉里红的作品因为烧制的难度而显得特别珍贵。瓷瓶《铁骨报春》中,以釉里红绘制环绕瓶身的梅枝,单一的色调中却将梅花的风华俏硬尽情显现;梅枝之上两只小鸟以釉下青花绘制,仅以褐色于鸟儿腹部之处涂染,其灵动、飞跃之势却跃然眼前。动静相合中,青花与釉里红二美争艳,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