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中国名瓷网(景艺轩)自1996年至今一直是粉彩瓷的粉丝,也是唯一全国景德镇艺术瓷厂的交流基地,在收藏业,随着中国书画作品在大幅升值,中国的古代瓷器也在大幅升值,瓷器行列粉彩瓷似乎是集合了这两者的特点:它本身既是瓷器,又有色彩艳丽的传统绘画,所以粉彩瓷的升值是不容置疑的。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粉彩工艺创于清康熙时期,由于当时经济繁荣,使景德镇制瓷手工业得以发展,工艺不断创新。制瓷工艺越来越讲究文化底蕴,生活中对瓷器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讲究艺术情趣,清代康熙五十二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调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因为“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也很强,所绘图像表现力强,融会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
粉彩瓷器在近几年的国内外拍卖场上,主要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窑瓷器备受推崇,每每推出,总能诞生令人咂舌的天价。比如,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如意耳葫芦尊以3304.5万港元成交;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接着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多港元的高价成交,引起轰动。
粉彩瓷器创烧于康熙一朝,雍正朝发展成熟,乾隆朝达到鼎盛。再加上雍正在位只有短短的13年,因此,雍正粉彩存世稀少,十分难得。乾隆粉彩虽然与雍正粉彩相比缺少了些文气,但富贵艳丽,符合盛世情怀,一经推出,也是众人瞩目。 清中期的粉彩瓷,其做工细腻、粉润柔和、色彩丰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其价位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到了民国时期,粉彩瓷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并多以宋、元、明、清及近代名画为题材。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都吸取了近代画之长。因民国距今不足百年,其粉彩瓷器传世量较多,所以价位不是很高,非常适合大众收藏者的口味。在近几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民国的粉彩瓷器已越来越受到藏家们的青睐。 虽然民国时期烧制的粉彩瓷器大都制作粗糙,绘制精美者很少。这时期的作品比不上明清瓷更具文物价值,但其中一些绘制精美、做工精细的粉彩瓷器还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解放后,景德镇涌现出一大批陶瓷大师更加繁荣了粉彩瓷,尤其是现代一些景德镇中青年的陶瓷艺术家在粉彩瓷方面也是非常的优秀。向我熟悉一些老师例如:江振声老师和俞瑞林老师的粉彩人物、余刚老师的雪景画、邹达怀老师的雪竹孔雀、王昌虎老师和江葆华老师、汪雪媛老师的粉彩山水画、徐国明老师的粉彩画等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