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民窑瓷绘的艺术价值

发布:2010-6-26 17:29:03  来源: 博宝艺术网 [字体: ]

  近年拍卖场上官窑瓷器价位高潮迭起而民窑尚无立锥之地!但官窑是在皇家森严法规命令下,艺人们在一种唯命是从的气氛下制作出来的。皇帝的旨意又必然限制了艺术的生命,而没有生命的艺术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西方传统绘画自塞尚之后开始摆脱如实描写自然图解式的束缚,开始大胆地抒写性灵,寻找绘画本质的自身规律,但发展到现代又产生了许多疑问。这主要是绘画语言表现的软弱无力,而语言的无力也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变成一种捉迷藏的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妨看一看民窑瓷绘的艺术天地。

  简言之,民窑瓷绘有三大特色:

  一是以书入画,瓷绘用笔完全是书法用笔,线条不拘泥成法而服从线本身的运动规律,粗细疏密,刚柔相济,抽象隽永意味无穷。往往是字与画很难区分,人与物融为一体。“酒色财气”四系罐,字是横着写,因为这更便于生产,字在这里更多的作用是装饰图案。“雁衔芦”罐,一枝芦花倒垂下来横亘于整个画面,首尾相接。而展翅高飞的大雁线条排列成放射状,极具装饰味。笔法是两头尖中间粗的兰叶描,几笔芦叶挥洒自如,让人叹为观止!此画产生在七百年前的元代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查“元四家”黄、王、倪、吴均无此笔法。“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赵孟也不过是说说而已!真正的先行者是这些扎根于民间的艺人们,他们先一步完成了现代派大师们梦寐以求的一笔画、一笔书,直到晚明画坛以徐青藤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们始窥此中端倪。已故的林风眠先生一生之中都在苦练此种笔法,画作往往是百里挑一,可见此笔法之难!“青花柳丝”碗心用笔横刷几下即为柳,但那是何等的几笔,西方绘画就产生不出那几笔,我们只是在齐白石的画作中才偶尔能赏其余绪!是写画不是描画是中国画用笔的关键,也是抽象绘画赖以感人的惟一要素。

  二是以神入画,不拘泥于物象外表而是写其意,应该说是发中国写意画之先声。“赤壁夜游”碗,船上众人均无眉眼,而东坡长吟、艄子回眸之状皆跃然“碗”上。“宣德四鱼碗”其用笔不过三四而鱼之态出矣,两百年后在八大山人的画面中见到了类似的鱼。“江山垂钓图”碟,我藏有三四个,越到后来其形越简,最后只剩下一杆一线一钓翁了。最有意思的是晚明的那批山水图案全部是点、线、面的构成。“江山渔乐”烛插在一寸高的画面中聚点成树,一抹成山,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于重山大江中置屋宇、构房舍。屋中有人居住,江中有人撑帆,一派生机。而一百年后石涛和尚画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与此如出一辙。最令人惊喜的一个小碗所绘山水全部为几何块面的分割排列,密处直线平涂,疏处曲线交叉,类工业文明之产物。碗心所绘则更耐人寻味:竖线、横线、圆圈一抹一点,是符号?是图案?不得而知,但极具现代抽象构成之语言,产生在四百年前的明代,其超前意识耐人深思,发人深省。还有众多的鸟兽人物花草图案,其形象多是几笔而成,一挥而就。不是似与不似的老生常谈而是遗貌取神的开宗立派!谁说中国没有抽象艺术,谁说中国人不懂抽象绘画?千百年来历代的民窑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劳双手留下的这批宝贵的民窑瓷绘是一个很好例证。而传神之笔则是抽象绘画赖以生存的一条生命线!

  三是以情入画,民间艺人长期生活于民间,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传统习俗,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飞禽走兽无一不是他们携取的画材。这较之文人画家的“松竹梅兰”,宫庭画家的“遵旨制作”不知要广阔了多少倍,更由于这些都是他们亲身体验到的,画出来就倍感亲切。“画为心声”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一切功名利禄与他们都毫不相干,他们的生活就是画画,他们的画就是画他们的生活。这是人类艺术的活水源头,在生活里他们产生了一种表达他们心声的欲望,诉诸笔端,形之笔墨。我们常说的真、善、美的第一条就是真,唯真才有善和美。所谓“诗三百篇”、“赤子之心”、“童心不泯”、“返朴归真”一类词是历代大艺术家孜孜以求的,为什么要追求?因为这才少雕琢之气,出自肺腑,发自天籁。而天籁是不可学的!艺术的生命在于作者感情的注入,唯独此,艺术才会延续下去,才会感动后人。而这恰恰是官窑瓷绘绝对做不到的!

  我们现在能保留下来的纸绢本前人墨迹,宋元已不多见,至明亦是凤毛麟角,而陶瓷却完好如初地保留下了这些前贤手迹,历千百年而不变,这不能不说是陶瓷对文物保护的一大贡献。它们虽然出自民间,没有留下作者的任何名字,但它们折射出来的艺术光采,却仍能发我们深思,给我们启迪,指引我们向前。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