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璀璨的中华艺术。其中,中国书画与中国瓷画艺术原本是两门姊妹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历史渊源。清末民初,新安画派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他们在瓷画领域首开浅绛文人画先河。接着珠山八友承前启后,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的传统精髓和景德镇传统粉彩绘瓷技法,创立了文人画派的新粉彩瓷画艺术。珠山八友不为前人所拘,树立起鲜明的革新旗帜,一反泥古不化、陈袭相沿之习,开宗立派,为瓷画艺术走出了光辉的道路。对此,著名的评论家、瓷画家、教授钟莲生先生评论:把珠山八友作品集中起来,就是一部以研究国画手法的装饰瓷器史的缩本。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景德镇瓷画艺术家不断地从中国书画领域吸取了营养元素,从而发展了瓷画艺术。从此,我们可以看到景德镇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发展渊源。
首先,景德镇瓷画艺术家直接从中国一流国画作品中汲取营养。珠山八友之首王琦即是扬州八怪黄慎的师承者,其瓷板画《麻姑献寿图》题明是“仿黄慎之笔意绘成”。在题材上珠山八友的“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也是扬州八怪所倾心表现的,而“八友”与“八怪”又同样专擅一、二项。王锡良先生在给陶瓷美术家、“山水大王”王云泉作品集的序言中称王云泉为国画家、瓷画家,这一称谓顺序道出了王氏山水瓷画的源流是其高超的国画艺术。又王锡良先生评李小聪所作粉彩山水瓷画:深得古法精髓,意境深幽,取法聚各家之长,有宋人山川之浑雄,有清人林木之秀润。这一评论道出了李小聪瓷画的继承,实是精辟。
从瓷画内容上看,珠山八友的《月下弹琴》、《柳荫垂钓》、《松下对弈》、《踏雪寻梅》、王锡良的《陆羽煮茶》表现的即是中国文人超越世俗的生活情趣。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渔樵耕读、高士隐士也都是八友、张松茂、陆如等人终生爱画的题材,体现了瓷画家与中国文人的一脉相承的人格精神。再如钟莲生先生的系列月夜景、雪夜景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追求,创造人间的沈静之美。
其次,中国人向来喜欢颂诗,一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唐诗宋词从来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食粮。诗如画,画如诗,诗画同源。松下问童子、寒江独钓既是诗也是画,诗画从来都是相映生辉的。王大凡的《珠山八友雅集图》题诗: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瓜,只当吾侪自写真。这首诗真是对珠山八友的一个全面而高度的总结和概括。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设若没有此诗,雅集图将不知逊色多少;又如其瓷板画《玩月承天寺》题诗:玩月承天寺,苏公与客闲。孰知千秋后,又在画图间。诗风自然、朴实,将古与今、画内画外生动地联系起来,是诗画相映生辉的杰作。又如其《渔》瓷板画诗:撒网无鱼虾,官税不能除;网来难换米,空坐对芦花。人们从中可见其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他与杜甫诗一脉相承的思想感情。他的题诗瓷画比未题诗者价高20~30%。
瓷画与书画渊源流长、一脉相承,正是移诗、书、画于瓷上显现,使得陶瓷装饰由实用化转入艺术化,推动了陶瓷艺术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