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陶瓷制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根据我省早期的考古发掘,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阳洼坡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古代先民们烧制的各类陶器。这些陶器造型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河湟地区远古文化的辉煌,为中华文明物质文明的演化与传承,谱写出了华丽的一章。
其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汉晋墓葬出土的两汉时期陶器、都兰县隋唐墓葬中陪葬的陶俑以及明清时期传世的陶瓷,都相继印证了青海陶瓷文化的多元性和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
《西宁府志》一书中就有在明代早期大通县桥尔沟的农民们烧制陶器的记载.书中说桥尔沟的农民用当地产的青泥经水浸泡后,反复踩踏揉和成熟泥,再用手工捏制出各种器具的坯胎,晾干后入窑火烧,经数昼夜观察火候,便烧出成品。一般都是盆、碗、碟、缸、盏、罐等。这种成品虽然粗劣厚重,但它有着大众化的实用性,所以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到清代晚期,因受到甘肃窑街陶瓷工匠技艺的指导,青海各地的窑口,诸如民和川口窑、大通桥头窑、西宁小峡窑都相继出现了上釉的青瓷、黑瓷和彩瓷。特别是在青海解放后,制瓷工艺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图片中的这件素陶就是大通桥尔沟窑早期烧制的实物遗存,它见证了青海悠久的陶瓷文化和古人的聪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