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陶瓷企业遭遇的史上最大一宗反倾销调查无异于“重磅炸弹”,其中涉案企业达1400多家,出口数额3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60多家,而这些企业大多来自佛山。
出口,占据佛山大多陶瓷企业业务份额中的重要部分。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09年佛山陶瓷出口欧盟市场总额超过2亿美元,而今年1月到4月出口欧盟的陶瓷总金额已超过7000万美元。
风口浪尖上的陶瓷企业正联合起来积极应诉,但值得全行业思考的是贸易摩擦源源不断,除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原因外,是否该反观自身?
“量”的增长,却未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话语权。频频遭遇“反倾销”诉讼,钢线材、地板、灯具、陶瓷等建材行业总不能幸免,也因此而“获罪”最多。几乎与“陶瓷案”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钢格板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终裁,6位委员投票一致认为,涉案产品的倾销行为和补贴行为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贸易摩擦的产生,并非由于国内企业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优势而遭遇报复性反击,多数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采用单一的低价策略,不注重品牌、技术含量、服务等方面的提升,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致不可替代性较低,单纯以压低价格、压缩成本的方式争夺客户而导致被抓住要害。
增强创新能力,创造国际品牌是建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务。
有国内地板企业便得益于此:凭借自主的产业核心专利技术在历时6年的多次国际贸易摩擦中,成为国内惟一一家面对加拿大反倾销反补贴、美国337调查、德国临时禁制令三胜的企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感言:创新是基础,真正的创新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共鸣和承认。此外,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服务,产品本身的质量、设计都要优于同行。也就是要具有全面的竞争力,在国际上形成国际的知名品牌方能立足。
此前在某陶瓷卫浴展上,问起行业竞争优势,不少企业以为某国际品牌OEM(代工生产)为荣。在技术实力上毫不逊色的国内企业,却沦为国际大牌的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忽视品牌建设,包括在国内市场上都成为中低档产品的代言者。
如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散去,出口受阻的建材企业,在呼唤“中国创造”的同时,应想办法率先在国内找到最顺畅的出口,成为国人拥护的品牌再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