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青-越窑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主。越窑的范围主要指唐代越州行政管辖的七个县,包括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等。古代瓷器大多是以当时的行政区域加上窑口的名字命名,比如越州产的瓷器就叫越窑。
最早期的越窑有点儿偏黄,那个黄是绿里透黄,有点儿像我们吃的红糖的那种糖黄色。在故宫收藏馆里有个越窑的青瓷注子。所谓"注子",就是执壶,小口。执壶是现在的名称,唐代记载里就叫"注子",也叫"偏提",偏着提着。注子是由鸡头壶逐渐演变过来的,它做起来比鸡头壶省事。当经济发展的时候,很多跟内心感受相关的东西就要去掉,否则做起来就麻烦。做一个鸡头壶的时间,可能做出十个普通的壶了,经济需求一大,很多觉得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去掉了。
五代越窑的壶,长流是指瓷器中的壶嘴部分,专业术语叫"流",流水的意思。唐代由于受工艺限制,壶嘴都特别短,所以叫"短流"。到了五代以后,壶嘴就加长了,叫"长流"。这条规律不可逾越。唐代一把长流的壶都没有,都是短流,因为受工艺限制,烧不成。
早期的壶不是茶壶,都是酒壶。有些展览会上把一些唐代的酒壶拿出来作为茶具展览,这是不对的。当时喝茶不用这种壶,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是明代以后才确立的,宋元以前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样。

北白-邢窑
邢窑在今天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囊括了十一个县。邢窑的白瓷和广东肇庆的端砚,非常有名,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人,都在使用,可见当时的产量非常大。
邢窑有一种底下写盈字款的,盈是唐代的大盈库。唐代大明宫的遗址里出过残片,上面就写着盈,可见当时皇宫都在使用。盈字款邢窑白瓷是皇家御用瓷器。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开天盛世,国库都比较充盈。大盈库,严格说来不是国库,是皇上的私库,每年这里进来很多钱以及各种宝物。当时这种盈字款的瓷器,也就入了大盈库。这些东西供皇上赏赐、送人。邢窑中还有翰林院专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窑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