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是个信仰多元神的国家,所谓“万物皆有灵”。那么,乡乡烧陶窑、人人用瓷器的中国,有没有“窑神”存在呢?有!在瓷都德化,百姓大多信奉“窑坊公”林炳——他就是由窑工林炳演变而成的窑神;而且至今人们供奉不断,所用的供品还是创新的瓷器。
林炳神像
德化县城关东南不远处,有个称 为“福全山”的山头,陶土丰富,树林茂密,溪水横流,是建瓷窑的好地方。山下的宝美村,古称“瑶台”(我们认为,“瑶台”当是由“窑台”的谐音演变而 成)。“福全山”古称“覆船山”,以形状似翻转的古船覆地而得名。“覆船”有些不吉利的味道。而古代烧窑确有相当风险,窑工难免心存种种忌讳。后有人在山 下盖“福全堂”,便以谐音之故,变“覆船山”为“福全山”。 “瑶台”后也改称“瑶市社”,属德化县“在坊里”。从“坊”、“市”、“瑶(窑)”等字眼不难看出,宝美村历来为德化陶瓷生产及销售的集中地。福全山东麓 有个“祖龙宫”,供的窑神就是“窑坊公”林炳。
林炳是北宋德化窑工。他的先祖林禄系中原人士,于东晋时南迁福建,任过晋安郡(今 福州)太守,死在任上,追封晋安郡王。约在唐太宗至武则天执政期间(公元627-712年),林禄后代迁到德化,后来又因故举族外迁,仅事瓷的林炳留住 “福全山”下瑶台(又称草埔尾),看来他对瓷艺情有独钟。
把普通窑工林炳推上陶瓷工艺革新舞台的,当是泉州“市舶司”成立后海外贸易对陶瓷 的大量需要。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至元丰8年,陈珃复知泉州时,请立市舶司,从此泉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起点。时已隶属泉州的德 化县,陶瓷业发展获得契机。宋神宗之后的宋哲宗实行变法,进一步鼓励商贸出口。原先朝廷规定:“以金、银、缗钱、铅、杂色皂、瓷……等”与外商交易,瓷放 在第6位。此时新规定:“凡欲购买外货,不用金银铜币,以帛、锦、瓷、漆之属博易。”瓷器已从第6位上升到第3位。在此情况下,如沿用德化原先普遍采取方 形或条形的平顶单窑烧瓷技术,产量有限,必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林炳决心率先大胆尝试建拱大窑。
林炳的革新试验屡次失败,拱大窑一点火就塌顶。但林炳毫不气馁,日夜在破塌的窑前 观察和思考。传说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的一天,林炳苦思无所得,竟然昏睡在窑前。却梦见一仙女飘然而至,并解开衣襟,露出一对又圆又大的乳 房,一手指着塌顶的瓷窑,一手指着自己的乳房,似乎要说什么,却又如烟雾般飘走了。林炳醒来,忽有所悟,便决心把窑砌成象乳房那样的圆拱顶形状,两旁砌 “窑奶”用于添加木材。结果成功了,没有发生塌顶现象。以后,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将几个窑串起来,终于形成龙窑的雏形。消息传开,各地窑工争来讨教。林 炳不存私心,道出隐秘;且不辞劳苦,奔走指教。当别人问他灵感从何而来,他就说是梦中仙女指点。在旁人的一再追问下,他信口说这仙女就是九天玄女娘娘。原 先窑工供奉的是自古“陶河滨”的圣贤“舜”——虞圣大帝,从此又増加供奉九天玄女娘娘。后来林炳应聘赴江西传授技艺,一去杳无音信。德化窑工们认定他已升 天而去,便在当地所建“玄女娘娘庙”(又称玄女宫)中,塑林炳像在玄女之侧,以作纪念。从此,林炳被尊为“窑坊公”。
虽然目前找不到确凿的文字资料证实林炳革新陶瓷的过程,但林炳革新陶瓷工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据日本有关陶瓷文献记载,宋代就有一个名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来德化学陶艺,回日本后也在烧制龙窑,并尊林炳为陶祖神。
林炳革新陶瓷工艺影响所及,宋代德化陶瓷发展迅速。
宝美村附近的乐陶村,宋代为范、张、姚、宋诸姓先民聚居之地,后又有徐、周、孙、陈、王、谢等姓氏入居。村民陶农兼营,安居乐业,故将村取名为“乐陶”。至今发现古窑地30多处,始于宋代的占15处。
浐溪南岸的丁墘村,古称太卿、张墘,自宋代已建窑烧瓷。其中以太平宫窑最为著名,能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居目前已发现的德化宋瓷产品之首。
盖德村碗坪崙窑,已发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下层为北宋文化层,上层为南宋文化层。出土的军持壶、粉盒、瓶类等器物,在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
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德化陶瓷外销量少。而泉州正式开港后,德化瓷器开始大量外 销,主要产品有:碗、盘、花瓶、壶(水壶、酒壶)、钵、洗(或称弦洗、枢府碗)、杯、军特(或称净瓶)、盒、罐等,主要以肩挑至永春,水运到泉州港,然后 销往东亚高丽(朝鲜)、日本、琉球(冲绳群岛),东南亚的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婆罗(爪哇岛中部岸)、佛安(马来半岛西部)、交趾(越南北部)、占城 (越南南部),南亚的故临(印度西南奎隆),西南亚“大食国”中的麻嘉(沙特阿拉伯麦加)、瓮蛮(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记施(波斯湾北岸的基什 岛)、白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弻斯罗(波斯湾北岸巴斯拉)、吉慈尼(阿富汉加慈尼),以及非洲、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南宋,荷兰人贩运德化瓷器至欧 洲。
现代水下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1974年打捞的泉州湾沉船中,就有一部分德化宋代瓷窑产品。2001年打捞的“南海一号”沉船,大部分瓷器为德化宋代碗坪崙窑制造。
德化陶瓷业越发展,人们越怀念林炳。玄女娘娘庙(玄女宫)后来改名白沙宫、窑尾宫、霞美宫等,供奉的神灵也有所增加(如闽王王审知);但林炳作为窑神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清同治年间扩建玄女宫,更名为“祖龙宫”,以称赞林炳为人中之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长期以来,德化各地建新窑时,都要迎窑坊公林炳神像监窑,林炳已变成德化陶瓷的保 护神。据传农历五月十六日是林炳生日,当地百姓要举行盛大的祭拜和庆祝活动。祖龙宫(“玄女娘娘”庙)香火千年不灭,人们用新瓷器作为供品。历史是公正 的,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总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