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中的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这也是人们广为收藏的一个种类。在明代青花瓷器的发展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逐渐形成了宫廷化的艺术风格,而民窑瓷器则体现出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风格。
这种珐琅彩的瓷瓶十分罕见。珐琅彩是康熙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一种颜料,康熙年间开始实验在中国瓷器上使用,但是不很成功。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制并不十分重视,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乾隆皇帝喜爱西方文化,珐琅彩瓷器的烧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烧造数量依然不多,所以今天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人们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
清代景泰蓝梅瓶
清代是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6),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景泰蓝制品种类繁多,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工艺比明代有所提高,胎体较薄,掐丝细薄均匀,技艺更是丝流畅婉。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润泽,并且无砂眼,虽镀金较薄,但金色很漂亮。清代景泰蓝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但花纹图案也是繁复多样,鲜艳夺目。清代的中国景泰蓝工艺品已经闻名天下,景泰蓝制品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饰品。
青花瓷是我国的国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它耐酸耐磨,色彩经久不退,亮泽而深邃,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