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关于德化艺术瓷创作的反思

发布:2010-8-9 9:27:22  来源: 中华陶瓷网 [字体: ]

  近几年来,德化艺术瓷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德化陶瓷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德化艺术瓷虽在“量”的方面成功地扩张,但在“质”的方面却没有大的突破,与出口陶瓷工艺美术品一样,因创新不足而导致同质意争现象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德化艺术瓷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就目前德化艺术瓷存在的几种倾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片面追求工艺技术的繁杂与难度

  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一些陶瓷工作者和消费者错误地认为作品越繁杂、花工越多,其价值就越高。因此,有些人就片面追求工艺技术上的繁杂与难度。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动,二是审美水平不高。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繁易简难”意思是繁杂容易,简练很难。从表现手法来看,“繁”属于工艺技术问题,“简”是属于艺术问题,工艺技术不等于艺术,工艺技术手段是为艺术服务的。本属于可以拿在手中把玩的、欣赏的艺术瓷,却变成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即便可拿在手中,也是提心吊胆。那些所谓欣赏者,只是在赞叹技术,而不是在欣赏艺术。我不反对工艺上的精致,但主张繁简有度,所谓“度”,就是要适度,要繁而不乱、简而有物,整体艺术效果以简洁为佳。

  二、过分注重细部而忽略整体

  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究竟是局部服从整体,还是整体服从局部,换句话说,是局部重要还是整体重要。在造型艺术上,局部服从整体是一条根本法则,从观察方法到表现方法,都强调从整体出发。过于注重细部,往往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上,而一旦陷入细部,就容易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会造成“盲人摸象”,得到的是局部的正确,整体的错误。细部做得再好,如果整体不协调,就不可能给人美的感受。

  造成注重细部忽视整体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德化的塑造工艺流程往往采用“分解法”,头归头做,手归手做,脚归脚做,身归身做,然后组合起来,这样的习惯,形成且加剧了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的方法。原因之二也许是数百年来的世代相传,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如传口令一般,传到后来变了样。因为过去的时代,教会徒弟就意味着饿死师傅,事关生存的问题,师傅不可能把所有的“绝招”都无保留地传给徒弟,每个师傅不得不要留一手,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在何朝宗之后,德化未能出现何朝宗第二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古人云:“取法乎上,适得其中,取法乎中,适得其下”,如果我们“取法乎下”,只能得到一块泥巴。

  何朝宗开创的上等之法,是我们陶瓷雕塑工作者的不二法门。何朝宗的塑造方法是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方法。我们从他传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整体的基本型,注重整体中各部分形体的大小比例关系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深入刻划衣纹线条和五官、手足及其他另件,在深入细部时没有破坏和影响整体的基本型。所以,何朝宗的作品,整体是那么简洁,那么浑然一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结构是那么严谨,线条是那么圆润,其长短、精细、疏密、深浅,都是精心安排,前后、左右推敲。正是这种整体的和谐,才给后人留下永恒的美的享受。其艺术价值正在这里。我们必须用较长的时间,分析研究、深刻领悟并亲手仿造,在仿造中加深认识,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带着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再仿造。如此反复若干次,必定受益匪浅。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再从更大的范围学习和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乃至全人类的优秀的传统。学习和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无愧于当今时代的优秀作品。

  三、注重正面塑造而忽略侧面、背面塑造

  德化不少陶瓷雕塑作品,只能给人正面观赏,转到侧面和背面,几乎很少是好看的,甚至是不能看。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过去的宗教雕塑大多是给人供奉的,放在佛龛上,没有人去看侧面和背面;现实的原因,据我所知,目前一些工厂是根据一张图纸或一张画稿来做雕塑,只能看正面,没有侧面和背面,因此,只关注正面不顾侧面和背面。这样的塑造方法,很难做好一件雕塑。德化还有不少个人的工作室,吸收一些初学者来培训,根据来样的图纸,以极为低廉的工价为工厂做样品,所带出来的徒弟,只懂得按图纸的一面“依样画葫芦”,这些人所养成的塑造习惯和方法,必然影响他们对雕塑的真正理解。

  雕塑是给人四面观赏的具有三维空间实体的艺术,而绘画只能给人一面观赏,因此,塑造过程必须坚持上下、左右、前后一起看,也就是立体观察。德化陶瓷学院的张南章同志有一句精辟的妙语——“把一件雕塑当作一个花瓶来看”,一语道破天机,表现出他对雕塑的深刻感悟。我希望所有的工作室在吸收徒弟时,能从培养他们整体观察、立体观察和整体表现入手,培养他们正确的塑造方法,使这些初学者有个启蒙的驿站。

  四、创新思想混乱且创作力量薄弱

  目前德化的瓷塑作品,仍然以模仿和改作传统宗教题材居多,甚至将这种改作误认为是创新、创作。因此,不少厂家长期以仿造的模式生存。只要有人创作出一种新颖的作品,立刻在德化风行开来,你仿、我仿、大家仿。即使是对宗教题材进行改作,也普遍局限于观音、弥勒佛题材居多。从整个市场看,宗教题材为最,历史题材次之,现实生活题材则少之又少;在人物题材与动物题材上,动物题材极少,可见创作题材之狭窄。不少人创作思路牵强附会,胡乱拼凑,缺乏思想深度,缺乏艺术形式的推敲,缺少文化气息,唯独显现的是工艺技术上的匠气。总之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都缺乏多样性。

  我认为中华民族六千年的文明史,不乏有圣人、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诗人,更不乏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关键在于要多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和灵感,我们的创作思路才会宽阔。但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是借助生活中的情趣、情感和传达出来的思想,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打动人、感染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同酒来自于粮食,但粮食不等于酒,从粮食变成酒,需要系统的加工过程,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同样要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的取舍提炼。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提取什么、抛弃什么,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弘扬什么、摒弃什么,都与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关。

  艺术手法上需要进行必要的夸张,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所谓夸张,就是对特征部分进行强化,使之更加突出更加典型。德化各厂家具有这种创作设计水平的人员极少,即使有个把人,也是文化素养不高,这种现象难免使人有后继乏人之忧,与广东石湾等产瓷区的创作队伍相比,德化的创作力量显得太薄弱,对这个问题要有危机感、紧迫感。

  五、不上釉误导成一种时尚

  我以为这种时尚,虽有市场的因素,也可能是一种误导。德化白瓷的质地闻名中外,而不上釉的艺术瓷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化白瓷如脂似玉的品质。没有釉的陶瓷是在原始时期出现的,如今我们这样做,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无论是工艺上的原因,还是市场因素,我始终认为应当坚持以上釉为主导,才能保持德化白瓷的特色。必要时,还应在釉里加上适量的稀土金属元素,使釉的光泽度和呈色效果更佳。

  这个问题,建议德化的大师们聚集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因为他们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德化这个地名,其意蕴就是“德之造化”,正是这一“造化”,德化人才以自己的才智孕育出洁白无瑕、如脂似玉的瓷器。坚持这个“造化”,就能经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何朝宗等先贤开创的“世人共宝之”的崇高声誉,不应因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金钱的诱惑下,以短期的行为取代长期效应,否则,可能种下愧对子孙的苦果。

  德化陶瓷已经从单一的白瓷走向丰富多彩的色釉陶瓷,并出现陶与瓷、艺术瓷与日用瓷、出口瓷与内销瓷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走向综合的道路,我认为是正确的,是与时俱进的。只要德化艺术瓷不失德化传统技艺的特点,它就能保持一枝独秀的特点和地位。

  附:作者马心伯,笔名马夫,男,1940年出生,福建安溪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

  1961年干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1990年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1984年雕塑《水仙女》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开心》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89年《铁拐李》等二件作品入选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1995年陶艺《冬》被编入《当代中国陶瓷精品选》;1997年国画《妙悟神通图》被编入《中日现代美术通鉴》,铸铜《鹭岛风情》作为厦门市政府赠送南极科考队中山站、长城站礼品;1998年完成福建邵武公路纪念碑《开天劈路》设计稿;2000年国画《黄道婆遐想图》被编入《中国书画作品收藏宝典》;2003年木雕作品《期待》、《希望》被编入《中国巨变——当代书画摄影作品集》,被人民画报社收藏;2004年国画《宁静的热土》入选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展,被广西博物馆收藏;2004年编著《从远古走来》。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