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敦煌佛女,手托礼盘,面容似笑非笑,姿态优美华丽,敦煌佛女和敦煌飞天借助云彩而不依云而动,凭借飘曳衣裙而不依裙而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看了这样的形容,你也许以为来到了敦煌,其实不然。这是一幅刻在高67.3厘米、最大直径32厘米的鲁青瓷瓶上的《敦煌礼佛图》。8月8日,记者在山东省陶瓷公司国宝大厅看到了这件精美绝伦的鲁青瓷大瓶,陶瓷行业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他借助瓶的细高造型及弧线造型,用流畅的线条、细腻的刀法,刻出神态各异的6个敦煌佛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这个作品我全部用线条表现,最长的线条达到30厘米,而这些线条有粗有细,颜色有深有浅,纵横交错,我必须屏住呼吸一气呵成才能一刻到底。这是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大的创新。”这幅被评为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的佳作,作者是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刘永强,谈起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他坦言创作很不易。
把如此复杂的《敦煌礼佛图》细腻地刻在瓷瓶上,刘永强历时三个月零八天,回忆创作的点滴进程,刘永强感慨万千。“先烧瓶,这个瓶的胎是强化瓷的,表面是鲁青釉,对烧制的温度要求很高,难度可想而知,烧了四五十件才烧制成功一个。”刘永强说,对烧制的温度要求上下不能超过2度,否则瓶的强度不符合条件,或者直接烧裂了。
瓶烧好,刘永强就拿起刻刀开始一点点地刻画,因为瓶上的6个唐代妇女礼佛人物,从轮廓到衣着,每个细节刘永强都要用线条表现,而这比烧瓶还难。“线条刻坏了是不能修的,为了保持线条的粗细均衡和连贯,每一条都必须憋住气一气呵成,那么多瓶才烧出一个合格的,我不允许自己出现失误。”严格要求自己的刘永强,每天都要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允许外人随便入内。
功夫不负有心人,《敦煌礼佛图》以独特的艺术设计在创新评比中拔得头筹,也成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的又一创新力作。在以刻瓷为代表的淄博艺术陶瓷园地,人才济济,而独树一帜的刘永强尤其擅长肖像刻瓷,从市井平民到著名人物,只要经过他的刻刀,无一不幻化成盘上风光,1999年他曾首创以刻瓷这一艺术形式再现《清明上河图》,成为工艺美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