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到1996年,徐少春在一片反对声中,透过市场的硝烟看到了财务软件在整个九十年代广阔的发展空间,决然摈弃单纯自我积累的传统小作坊作法,引入新股东将公司改造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化企业,并在1996年抓住财务软件版本换代的良机,打破当时DOS版本一统天下的局面,领先全国推出Windows平台财务软件,这给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带来了历史性革命,也使得金蝶一炮走红。金蝶一下从业内不起眼的公司变成了领导者。中国管理软件发展史上“南金蝶、北用友”的竞争格局也就这样形成了。
徐少春毫不懈怠,继续带领金蝶拓展市场,咬住主要竞争对手,连续实现高速成长。1998年,以高速的成长性、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吸引国际数据集团IDG公司以股本金的方式向金蝶公司注入风险资金2000万,使金蝶一跃成为中国软件业以风险资本创业的开路先锋,并将产品经营由财务软件转向全面的企业管理软件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2001年徐少春领导金蝶跨出国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2003年,他亲自主持研发出能与SAP、Oracle等国际厂商相抗衡的全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金蝶EAS,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17年来,凭借着对事业坚定的追求和顽强的创新毅力,徐少春带领金蝶从地方性知名公司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管理软件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中间件软件、在线管理及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商。2010年年底在中国将拥有80余家以营销与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2400家咨询、技术、实施服务、分销等合作伙伴。集团客户遍及亚太地区,超过80万家。
让中国式管理智慧提升企业软实力
金融危机以后,面对着以出口导向的深圳企业,徐少春陷入了更深层的思考,如何引导未来中国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金融危机是中国企业的一次‘体检’,它能帮助中国企业发现自身的危机,更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这句话在多个场合被徐少春反复提及。
金蝶业绩持续向好,金融危机中不少企业的“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功,让徐少春对金融危机的乐观判断有了更多底气。自2008年开始,金蝶用了3年时间打造“中国管理模式”。徐少春解释,未来10年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加入到全球化的竞争行列中。中国以前的那种高速增长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模式。而文化、地域的差异使得管理模式不可照搬照抄,这需要尽快梳理出中国管理模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现在,这位曾经雄心勃勃地引领着中国管理软件产业三次革命的行业领袖,又开始了他新的征程,积极致力于中国管理智库的建设,把推动创新的中国管理模式理念作为他与金蝶矢志不渝的使命,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激励着社会各界人士充满自信地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事业。中国管理模式也在从原来的不被理解,到而今汇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通过实地到企业调研的方式,致力于总结、梳理、推动中国管理模式的思想体系,传播最佳实践,为中国管理模式树立典范和标杆。
从2008年起,金蝶联合国内六大商学院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遴选活动。2010年6月5日,在第三届中国管理模式遴选启动的大会上,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马蔚华、董明珠、张学武、卢文兵、徐航……在徐少春的坚持下,中国管理模式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目光。
“我们要有战略雄心,企图心和企业家精神,我们不仅要成为管理专家,而且我们要有‘不是猛龙不过江’的工作风格……”在徐少春一篇博客中,他这样写道。如今的徐少春激情依旧,但多了睿智和从容,“或许实现这一梦想需要几代企业家的奋斗,但是肩负创新中国管理模式的使命至少让中国的企业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徐少春对中国管理模式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坚信中国管理模式一定能在全球崛起!如果你能把个人事业和国家责任结合起来,人生的意义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