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兰,女,52岁,1994年10月从福建省建阳市竹制品厂下岗。她从开办一家竹木加工厂起步,最终把一处旧仓库发展成为一家固定资产3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女职工标兵”和“福建省十佳杰出女性”。
1994年10月,建阳市竹制品厂停产,我和厂里几十名职工一道下岗。
这一年,我42岁,属于最难实现再就业的“4050”人员。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在家里闲着肯定不行。
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去干自己的老本行,开办一家竹制品厂。
对于一个下岗女工而言,要办自己的工厂谈何容易。缺少资金,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难关。除了四处筹措之外,我还在家人的支持下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又贷款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赁了300多平方米的旧仓库作为车间。
招聘员工的时候,我坚持招用了10名下岗姐妹。我觉得,在患难之中一起创业,一定能够成功。
我的工厂就这样开工了。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第一批产品很快销售一空,我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记者手记】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陈金兰便告别了下岗的苦闷,重新建立了创业的信心,实现了再就业。人生之路,又洒满了灿烂阳光。
建厂之初,企业规模小,产品很难得到客户信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着实动了不少脑筋,费了很多心血。
福州一家外贸公司准备出口一批从浙江进的竹串时,突然发现储存在仓库里的部分商品发生霉变。几经交涉,生产厂家却因为货款已经到手,坚持拒绝承担返工责任。
外贸公司心急火燎,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带着技术员赶往福州,对这批出口商品进行挑选和加工,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外贸公司的经济损失。
一场危机过去了,外贸公司准备给我结算各种费用,我摇头谢绝。我的真诚打动了外贸公司的营销人员,于是,给我的订单也从50箱一直增加到700箱。
去年夏天,工厂接到新加坡客商的一批竹筷订单,由于设备螺丝松动造成产品长度误差。有人好心地给我出主意,这么点误差肉眼很难识别,不妨去求客户高抬贵手,减少企业的损失。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我深信,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不论自己怎么吃亏,也不能把遗憾留给客户。
我安排职工重新选料加工,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订单。新加坡客商十分感动,不仅和我们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还介绍了许多新客户。
【记者手记】诚信经营路更宽。只有抓质量、讲信用、守法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陈金兰凭着闽北山里人特有的淳朴与厚道,终于在创业的道路上站稳了脚跟。
我有产有业,很多人都认为我肯定是一个“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