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现代陶瓷产业,崛起于80年代的佛山陶瓷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作为佛山陶瓷核心产区之一,面积只有154多平方公里的禅城,陶瓷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占全世界产量的20%,其标本意义不言而喻。
“人民网走进陶瓷名企大型采访活动”首站走进了禅城,专访了禅城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胡安泉。胡安泉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潜心研究陶瓷产业20余年,前期供职陶瓷企业,后期进入政府部门,对陶瓷产业的发展体认深刻,见解独到。“因陶瓷而感动,因陶瓷而兴奋,因陶瓷而快乐”的胡安泉侃侃而谈佛山陶瓷的前世今生,他说:“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也就是瓷器,在外国人眼里,瓷器就代表中国。所以对于中国陶瓷人而言,做陶瓷不单单是做陶瓷,做得好是中国的脸面,而做坏了也就是做坏了中国,丢了中国人的脸。
佛山陶瓷的重大贡献:把管理理念经营模式都传播出去
记者:要了解佛山陶瓷的现在,预见佛山陶瓷的未来,首先要了解佛山陶瓷的过去。胡局长,请您先介绍一下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
胡安泉:佛山现代陶瓷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1986年,禅城引进了第一条意大利现代陶瓷生产线,可以看作是整个佛山现代陶瓷业的肇始。
20多年来,佛山陶瓷企业的成长经过了这么个历程:
一、禅城区的陶瓷企业,最早是一些层次很低的乡镇企业。当时的鹰牌,最早就是一个供残疾人就业的乡镇福利小厂,起家的时候才两万来块钱。
二、1986年,禅城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现代陶瓷生产线,被视为是具有革命性之举,成为佛山现代陶瓷产业的开端。由此,以佛陶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有陶瓷企业开始大量引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至今累计已有近5000人。在这些技术装备、人才力量的支撑下,勤劳、聪明的佛山陶瓷人开始模仿意大利企业的管理、技术,并将之本土化。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一批和意大利陶品相似的彩釉砖,杯盘碗碟等日用瓷慢慢减少,建筑陶瓷的比重开始增加,出现了一些自有品牌。可以说,是佛陶集团等一批国有陶瓷企业的开拓进取,奠定了现代佛山陶瓷产业的基础。
三、随着佛山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乡镇企业开始进入陶瓷行业,并迅速发展壮大,很多国有企业的技术员都到这些民企去当星期天工程师,东平厂、古灶瓷厂、石湾陶瓷集团、东海瓷厂等民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原来以国有陶企为主体的固有格局。
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陶瓷企业体制上的弊端日渐暴露,而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凸现,佛山市政府开始推动陶瓷企业转型。首先是在体制上进行创新,让很多原来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拥有自己的企业,变成陶瓷企业老板。全新的企业体制把生产力释放出来,企业更加重视人才、新产品研发、市场运作……这些因素都使得佛山陶瓷在模仿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很有竞争力的本土自有品牌和自身产品。比如说抛光砖,金花米黄砖曾经红极一时,东鹏、鹰牌等一批本土自有品牌迅速崛起,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佛山陶瓷行业的主体。
五、2008年,广东省政府为解决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双转移”的战略,即引导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在珠三角与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之间梯度转移,以此来缓和各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佛市山政府乘势而为启动陶瓷企业专项整治和推动双转移。其实,早在2005年、2006年期间,两个无法克服的问题就摆在了佛山陶瓷产业面前:一是环保容量,即使每一家陶瓷厂家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甚至比国家标准更严格地控制排放,但是几百家企业聚集在一起,仍然对环境保护产生极大的压力。二是佛山陶瓷产业本身已经出现了成本刚性增长。陶瓷产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叫“大进大出”,制作陶瓷必须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原材料,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材料的取材越来越困难,取材半径越来越大,原料运费成本极大地消耗掉利润。还有一个“大出”,产品要送出去很远卖,产品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丧失了竞争优势。
为此,佛山把2008年定位为陶瓷企业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年,佛山陶瓷企业在内蒙鄂尔多斯、山西阳城、陕西宝鸡、新疆米泉、河南鹤壁、江西高安、湖南衡阳、岳阳、沈阳的法库、广东的恩平、云浮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记者:佛山陶瓷乃至禅城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上,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都是居于领先地位的。那么,佛山陶瓷对全国各陶瓷产区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胡安泉:陶瓷是火与土的产业,更是火与土的艺术。陶瓷产品可以分为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等。“千年瓷都”景德镇主要生产艺术陶瓷,在中国陶瓷界最具江湖地位;湖南醴陵搞日用陶瓷最出名;山东淄博做建筑陶瓷,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江西高安是陶瓷产业转移中受益最大的一个区域,也迅速突起成为江西建陶的一个很重要的基地;四川夹江,沈阳法库、湖北当阳以及广东清远都在建筑陶瓷业上大有斩获。而佛山陶瓷属于建筑陶瓷,是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产业源。
佛山陶瓷内涵丰富,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概念,有佛山的企业家,有佛山陶瓷的资本,有佛山陶瓷的技术,都叫佛山陶瓷,所以现在看国内各大陶瓷产区,都会出现佛山陶瓷的品牌标识。可以说,佛山陶瓷通过产业转移,把佛山陶瓷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都传播出去了,也影响了几大瓷都。
2008年产业布局年之后,几大陶瓷产区群雄并起,各有优势。几大瓷器产区都在快速地集聚,并且优化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产区特点。江西高安的产业集聚使得它的产业分工非常完整,这样它在成本控制上就大有优势;四川夹江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燃料上解决了陶瓷产业的污染问题;景德镇陶瓷,把日用瓷与艺术瓷的很多技术进行叠加,使日用瓷和建筑陶瓷更有文化底蕴;沈阳法库陶瓷有效地向中亚市场进行辐射……
对于佛山陶瓷而言,要维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就要率先解决整个产业中的战略性问题,比如:如何解决不可再生原料的循环使用,如何借助其他产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提升自身的营运能力,如何从技术上来克服劳动密集型的缺陷,如何拓宽陶瓷新领域的应用,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禅城陶瓷产业优化升级专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2010年8月,禅城区政府已组织93家建陶生产企业完成关闭和外迁,22家完成了清洁生产改造。在禅城区建陶产能总体下降超过30%的情况下,陶瓷企业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升了产品价值,2008年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
记者:不久前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把禅城区陶瓷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成功的典范来介绍。在此,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禅城区目前陶瓷行业转移升级的总体情况。
胡安泉:2008年,由佛山市委市政府牵头,我们开展了陶瓷产业优化升级专项工作,实行了“三个一批”——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围绕这“三个一批”,推动整个产业的整治和转移。禅城区原有上规模的建筑陶瓷企业115家,到今天为止,转移关迁了93家,仅留下22家。具体说来,佛山陶瓷产业的专项整治工程包含转移、转型、升级三层意含。转移分“三环”,第一环是转移到广东省内的区域,比如开平、清远、肇庆等;第二环辐射到广东省外,如江西、湖北、四川;第三环则到我国边疆区域,比如说新疆米泉、沈阳法库。
转型则是陶瓷总部还在,但生产基地都转移出去,改做别的行业。如南庄的罗南村,11个陶瓷厂都关了,转型为海盛东方城,转做商贸为主,由第二产业转为服务业。
升级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换鸟”。换一些什么“鸟”呢?主要是围绕引进新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南庄,就将由原来的专业镇转型为未来的新兴产业基地,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陶瓷装备业、陶瓷会展业等。
通过整治之后,禅城区陶瓷现在是“四个一”、“五个城”:
“四个一”指一个总部基地——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一个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华夏陶瓷研发中心;一个会展中心——佛山国际会展中心;一个基地园——陶瓷装备基地。“
五个城”——中国陶瓷城、中国马赛克城、瓷海国际、华夏陶瓷城、国际家居博览城。
事实上,从这“五个城”概念的演化也能看到我们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的升级,已不单单是产品制造上的升级,更是一种观念上的升级,我们的企业已经从注重产品研发升级到更注重产品的应用上,更注重缔造灵性的空间,让产品充满内涵。在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国家馆应用了我们佛山的陶瓷。
佛山陶瓷的价值体现在哪?就体现在建筑物的整体上。佛山陶瓷企业里除了原来的产品工艺设计师之外,现在还设有建筑设计师,甚至城市规划师。陶瓷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盯住自己的产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产品如何能更好地与建筑相协调,从而与整个城市相协调。
记者:在产业转移升级中碰到哪些困难?
胡安泉:第一个困难首先是来自于思想观念。很多本土出生的企业家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很大,在某种意义上说,产业转移升级是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勇气的。企业员工、技术人员中也存在不同的想法。转移出去的一些企业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等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经济的冲击。一些企业要转移走,对企业是损失,对政府税收是损失,对一些产业工人是损失,对当地的上下游行业都产生损失。第三个困难来自于换“鸟”的压力,“腾笼换鸟”,“笼”腾出来了,换什么“鸟”来,怎么换“鸟”,那“鸟”来不来?这些都是问题。
佛山陶瓷通过转型升级经受住了“低碳考验”,而佛山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进一步考验着地方政府和陶瓷企业精英的智慧。推进有资质的陶瓷企业调整提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等等工作,都需要“掌舵”的地方政府积极介入,把工作做早,做细、做好。
记者: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佛山陶瓷企业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胡安泉:首先是创新技术,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佛山现代陶瓷产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地下埋有不少陶瓷垃圾或者是陶瓷废渣,现在我们的工艺和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将之粉碎之后循环使用。还有一些企业家,像欧神诺的董事长鲍杰军等人,正在积极攻克一个难题——如何用城市的污泥做陶瓷原料。现在在陶瓷行业中,薄板和新型印刷两项新技术对整个行业的助推力很大,蒙娜丽莎公司推出的建筑陶瓷薄板厚度就仅为3至6毫米。
改造传统工艺。以欧神诺企业为例,它把景德镇瓷器的青花技术、釉里红技术和我们的建筑材料融合,做出来的砖让人耳目一新。
在特殊陶瓷应用上不断创新。陶瓷可以做刀,这是佛山陶瓷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一般的金属刀具切西瓜、苹果,水果切面马上会变黄,拿陶瓷的刀具去切就不会。以后还会有陶瓷手表、陶瓷手机壳、陶瓷电脑等。
陶瓷行业有一个突出的缺点——产业链太短,我们的一些陶瓷企业如楼兰集团,已将眼光聚集到泛家居行业中,以拉长陶瓷产业链。可接受客户的整体定制,按照客户对家居的要求,个人的喜好、性格特点等进行量身定做。
记者:佛山陶瓷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工作?
胡安泉:核心目标就是一个——打造“千年陶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从产业链的提升来讲,我们需要做好四件事:高端集聚、物流再造、品牌经营、“四化融合”。
高端集聚是什么?一部分佛山陶瓷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出去以后,我们强调产业链提升,主打高端环节。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研发、设计、会展、物流、信息中心、总部。总部经济是要把国际上陶瓷制造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一些顶尖的东西弄进来,在这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先进的陶瓷装备、陶瓷研发技术和陶瓷产品。我们在佛山每两年搞一个中国陶瓷节,一个世界陶瓷论坛,把全世界所有的陶瓷领袖都请到这里来,佛山陶瓷要掌握全球的陶瓷话语权。
物流再造。随着总部经济在禅城建立,生产基地移出去,物流将打破原来的传统。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我们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改造,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产业供应链效益。
品牌经营。佛山陶瓷品牌经营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走出去”,在完成国内战略布局后,主动到国外去布点。新中源陶瓷已经尝试在非洲建立它的生产基地。金意陶已经在运作它的品牌输出。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陶瓷生产强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有40%的企业停产和半停产,金意陶却成了第一个让世界陶瓷生产强国意大利帮它贴牌生产的企业。
“四化融合”。陶瓷业当然要为城市化服务。在国内,佛山陶瓷的扩张由原来的省级城市扩展到市级城市,现在推进到了县级城市,以及乡镇的农村市场。2009年,佛山陶瓷企业在经历经济危机洗礼,出口受到创伤的时候,基本上完成了国内的销售网络,向农村最低端市场渗透的布局。“四化融合”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国际化问题。国际化必须把世界上的强国、非常著名的陶瓷企业引进来。与强者为伍,我们才会看到差距,看到奋斗目标,让自己迅速成为强者。
记者:未来,禅城区政府将主要为陶瓷企业提供哪些服务,以促进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胡安泉:接下来,政府要帮助企业做的有几样事情。第一是企业家升级。陶瓷产业升级首先是陶瓷企业家的升级,他们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他们事业的宽度。
第二是技术的升级。因为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很多新的技术。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模仿制造阶段,现在自主创新,甚至引领全球。
第三是市场的升级。市场里面,我们原来很关注国内市场,现在要关注国外市场。要注重产品与文化的结合,并且要关注这种结合在市场上的反应。
第四是资本升级。我们鼓励企业上市,藉此提升企业的管理结构,让企业由乡镇式、家庭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更好更快地发展。佛山现在有一批陶瓷企业在为上市做准备,其实就是通过资本和原来的实业进行融合来提升我们的产业。
第五是人才的升级。禅城区现在推出200套专家公寓,通过各种方式在这里打造人才的环境,吸引人才。我认为,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从以下几点体现。一、财力。有创造财富、吸纳财富、集聚财富的能力;二、魅力。有文化底蕴,有时尚元素;三、活力。有创意,有活力。而所有这些,都得靠人去实现,所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决定了这个城市有多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