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包裹着陶瓷,瓷罐上是中国的书画,罐里放置着中国著名的茶叶,中国曾经的世界奢侈品在一个个小小的木盒里一应俱全。采访时,记者深深为这一创意而打动。而制造这一创意的,竟是上海滩上刚刚创立不久的文化公司------步天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该公司邀请上海六位书画名家每人创作了2010幅作品,一共12060件献给世博会。所不同的是,这些作品画在景德镇的陶瓷罐上,而罐里装有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的祁门红茶。中国最负盛名的书画、陶瓷、丝绸和茶,因为这样一个创意而完整地融合在一起,而赋予了新的价值,成为上海世博会又一文化亮点。
忍不住要为这一创意叫好。
为了成为世博会的特许商品,步天歌缔造了这一创意,并统一命名为澄智堂,这也成为世博会最有创意的特许商品。为了获得世博会的商机,无数厂家争先恐后,尽其所能拿出与世博有关的商品,这一点许多厂家做到了。但是,抓住世博会的机遇,尽可能地提升中国传统产品的文化价值,用心将一个个传统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与价值,这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做到的。借助世博会的机遇,把中国的文化及传统产品整合起来,不仅卖产品而且卖文化,这一点,步天歌不仅有创意,而且有境界。当世博会离我们而去、回首而望时,总还有一件产品能够永久地留传下去,这也是中国商界的一大幸事儿!
步天歌的创意,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对上海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中国的商品已经无处不在。去到另一个国家,想买一件礼物回国,还得特别小心,看看是否是中国制造。但是,世界上真正最值钱的、世界名牌的商品,却很少有中国制造,所以,中国人常常出国就直奔世界名牌,一出手往往非常“雷人”。中国在世界贸易战中处处受堵,遭到反倾销诉讼的案例越来越多,可是,凭心而论,中国有创意的产品、有中国文化意境的产品遭此境遇的还很罕见。因为很少有这样的产品。
并非中国人缺少想像。中国的先贤们利用创意,曾创造了无数世界的奢侈品。泥巴是最常见的东西,可是,中国人把它变成了陶瓷,成为皇宫的贡品;树叶是最常见的东西,可是,中国人把它变成了茶叶,成为一种新的产品和生活方式;蚕宝宝是常见的东西,可是,中国人把它变成了富丽堂皇的丝绸;树木很常见,可是,中国人把它变成了纸和墨。。。。。。现如今,中国人的许多创造已被国外所取代。1915年,中国的红茶在巴拿马世博会上亮相,并获得金奖,可是,此后,中国的祁门红茶并没有更大的发展,倒是英国的立顿红茶名声鹊起,传遍世界。上海著名的茶艺大师刘秋萍一语中的:因为中国的茶除了茶好,一切都不好,而立顿红茶除了茶不好,其它一切都好。她所说的“一切”应该包括策划、商标、设计、生产、营销,更包括了文化,因为茶的出现,而推出了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因为这样的区别,中国茶在当原料卖,而国外的茶在当文化卖。
茶是如此,其它产品也是如此。中国要保持国际贸易优势,除了要保持较高的贸易量,更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一个是技术,另一个就是文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而提升出口商品文化内涵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就此看来,澄智堂做了有益的探索。
澄智堂产品的创意,没有革命的性的变化,但是,它以文化作媒介,把传统的书画、茶叶、陶瓷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整合的形式,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和创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整合的创意仍然可贵,因为它,让毫无资源的上海又多了一个产业的思路------用文化提升传统产品及产业的价值。上海本身不产陶瓷,也不产茶叶,但是,用上海的书画家把传统的陶瓷业和茶业产业整合起来,并提升附加值,而且带动兄弟省市的产业发展,使上海真正起到产业转型的龙头作用,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创意呢?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澄智堂的模式还很稚嫩。这一模式要产生巨大的作用,首先要得到各界的认可,给其宽松的环境;其次,这一模式本身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营销,真正走上“东西好、一切都好”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