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我们“闹革命”就是通过各种标语——如“打土豪、分田地”,“革命的工农群众快起来冲锋挺进到红军中去宣传,冲破敌人的四次围攻”“扩大铁的红军,打倒帝国主义。红军独立四十三团宣”。我们就是通过无数条有力量的标语来激发群众,聚合群众的力量,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而硬广告好比是程咬金先生的“宣花大斧”,甫一亮出家伙,就无异于高声嚷嚷:“俺要来硬的啦”。因此还没等摆开阵势哩,当事人和旁观者俱已警觉,大家跑路的跑路、防御的防御,结果是恐怕连个呆鸟都偷袭不着。
前段时间,听广告公司的朋友说了一个笑话:硬广与新闻打仗,一硬广兴奋跑来:“报告首长,抓住一新闻!”硬广头头一看,怒:“咋把咱卧底抓来啦?这可是装扮成新闻的广告啊!”
被唤作“装扮成新闻的广告”的这一位,业内人士赐其名曰“软性文章”,简称“软文”。在旅游业,特指企业通过策划,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宣传载体上刊登的可以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或可以促进销售的一切宣传性、阐释性文章;包括特定的新闻报道、深度解读、案例分析、付费文字广告等。
总之,旅游广告营销不要总是搞“硬”的,比如叶问电影里的东北人老是练硬功夫,功夫总是不上乘。那么,就作为“披着新闻外衣的旅游广告”,软文确是充任“卧底”的不二人选。
软文以其优势在业界爆发出惊人威力的案例说起来有一远一近。远了说,有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谭小芳老师认为倘若杜牧当初没有写过此诗,杏花村酒的历史恐怕非重写不可,说不定早就倒闭了十次八次了。一首诗救活了一个企业,一救就是一千多年,杜牧牛的紧嘞。
近些时候的案例呢——当首推脑白金,很长时间,我们在极力盛赞史玉柱文笔的时候,仍然在质疑软文是否具有超强的潜量。
据说为了写好脑白金软文,史玉柱将他策划班子里的10多名文案高手连同一大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悄悄拉到常州一家酒店,包下几个房间,集中进行全封闭式的软文写作。
文案高手们不分白天黑夜,选材、创意、写稿、讨论、每人每天写两篇,写好之后统一交给史玉柱审阅。史玉柱则按事先拟定的软文写作标准进行对照同,稍有不合即退回重写,这样推来敲去、反反复复几个回合之后,确定了一批“千锤百炼”的候选作品。
然后在营销会议上,让那些来自“前线”的各地子公司经理们一一评定,投票表决,一篇一篇地朗读,一轮一轮地投票,层层把关,最后按得票多少选出了后来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系列软文。
其实,聪明的企业多深谙此道。据统计,在美国报纸传媒上,由企业提供并完成刊发的经济新闻,占比高达60%以上;国内的情况也很壮观,世界网络业巨头思科公司在中国媒体发稿量是每月600篇左右,联想电脑每月则超过了50万字,海尔集团每周至少是1600篇……比惊人的投放数量更足称道的,是他们的运作技巧。这些企业他们长于新闻营销,从媒体选择、采访、撰稿、投放到效果评估,均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并各擅胜场。
可能有的旅游企业会说,上面举的例子都是国际巨头,国内大亨,可能不太适合中小企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