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最散漫的季节,遇见一次最风雅的集会。
昨天上午,“西湖峰会——寻觅构建中国审美价值体系的可能性”在唐云艺术馆举行,为第九届“相约西湖”拉开帷幕。
参加峰会的嘉宾包括国际著名的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观涛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北京大学文博系主任徐天进等。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及专业人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就南宋的各个方面以雅集的形式进行研讨,试图发现以杭州为核心的南宋文化在当下还有怎样的价值。
第一场研讨,是从刘新园谈两宋及金的瓷器开始的,他说他对南宋很有兴趣:“我弄陶瓷,就感觉到好像南宋政权是腐败的,但是南宋中后期两个窑厂是最有创造性的。”他展示了7件藏品,其中包括一件晚唐到五代期间产于杭州的漆器,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而今天,此次峰会将移师万松讲堂,面对公众,继续这种交流。“中原文化中心南迁寻根之旅摄影展”、“宋朝金朝茶具展”、“南宋赏石展”等系列活动亦将开始。
昨天晚上,本届“相约西湖”的开幕晚会在唐云艺术馆旁的西湖边举行。晚会上,南宋杭州名画家马远的作品《观瀑图》首次公开亮相,并将在今天开始展出。
谈起举办这样活动的意义,唐云博物馆的金晓霞主任告诉记者:“历史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这一代人都缺乏这方面的常识,我们努力想做好。”
南宋真的那么远吗?
陈传席:西湖十景就是那时传下来的
大多数杭州人也许以为南宋只存在于博物馆、历史遗迹和历史书中,和现实已经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南宋没有想象的那么远。
60岁的著名学者陈传席告诉我们:“西湖十景就是从南宋传下来的。”他说,有一种说法,西湖十景就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南宋画院画家夏圭起的名字。“即使西湖十景是别人发现、命名,但起码夏圭画了西湖十景图,对于传播西湖有好处。”
这可以看做这届“相约西湖”,重拾南宋记忆现实意义的一个注脚。
谈话从南宋的绘画开始。“从鲁迅到李泽厚都认为南宋画很软,让不熟悉美术的人都以为南宋的画只有风花雪月。”这位美术评论界中的“轻批评家”,却认为南宋画其实线条更刚硬,风貌更猛烈,这一部分和当年国仇家恨的氛围有关。
南宋画硬。可到了元朝,“反对近代”,画的线条反倒软了下来。“一方面是顾虑,怕元朝统治者觉得你还在继承故国文化,二是当时的艺术氛围,文人们都喜欢文雅的线条。”这时,南宋院画风格的继承者浙派成了非主流。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不喜欢元画的风格,浙派的画家被从浙江请到了南京,于是成为明朝前半期的主流。到了中期,苏州的经济发达,吴山画派兴起,又有了元代画的风貌……
一幅幅古画,原来可以看出这么多东西。美术史是陈传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可他不仅仅把美术史当作文化史,“更当作大历史来看”。突然想起,他以前说过,涉及古代绘画,就必须懂哲学、佛学、经济学,当然包括历史。
遇见陈传席,他正坐于一扇望得见午后西湖的窗前,和一位传记作家聊天。这次研讨会,就想模仿古人的雅集形式,谈谈南宋。
上午,就在唐云博物馆,同事和我说起唐云的往事:游玩的时候,随身带酒,看见好山水,就席地痛饮。若是醉了,往后一躺便可睡去。这样的人,怕是会以为是想重现两晋狂士的风姿吧。
陈传席却可能不这样看。他谈起这次“相约西湖”,觉得是和当今那种恢复文人传统的呼声有关,但目标不止于古,“因为任何美术、文学上的复古,都是托古创新,当年的孔子是这样,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这样。”
陈传席,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曾组织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组织全国36家博物馆院明清绘画联展。1986年赴美国从事明清中国画研究和考察美、日、英所藏中国古代艺术遗迹。回国后,从事艺术史和文学史研究,出版著作36部,发表学术性文章500余篇。
研究要严谨 生活要快乐
73岁的刘新园爱开玩笑。一半也许因为是湖南汉子的天生,还有一半也许是源于对自己的认识。
“我只是遇到了一些事,觉得有意思,做了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除此以外我很普通。”这当然是自谦,一件瓷器摆在他面前,不光能说出出处,还能说出国外最近拍卖的价格——一边的一位瓷器收藏者说,能做到这点不容易,专家只知前者,而藏者则往往只能说出后者。
虽然已是公认的中国陶瓷史的专家,但刘新园怕见人,怕开会,“都是些麻烦的事。”
刘新园1962年大学毕业,做过考古,下过乡,还在陶瓷厂里当过技术监测员。他最初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脱不了关系。“那时候,没别的事做,只好研究陶瓷。”
他的一个学生说,他来中国美院做讲演,讲宋代一件瓷器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台下的都是硕士生、博士生,20多个人,却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但读过的书也不少,甚至是杂书。有人说,他兴致好的时候会大段大段地背托尔斯泰小说中喜爱的段落。
说起陶瓷,他的思维就穿越到历史中。兴高采烈的样子,还会比画。他兴奋地说,那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发达,创造出80多道工序,降低了技术的门槛,“连瘸子和瞎子都能找到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不好,比如拉胚的人,一个姿势坐久了,就成了罗圈腿。“畸形的身体生产出精美的瓷器,是很强的一个对比。”
然后又回到现实中,他现在一半时间在美国,照看孙子。不过,还是要上网,看国内发生了什么事。他最痛恨不安全的食品,“一点道德都没有了”。
“垂杨寄语山丹,你随行在可怜,劝你娶个南婆,我也嫁个契丹。”他的学生朱叶青曾听到刘新园用湖南口音朗诵了这首南宋民谣《垂杨与山丹》,就记了下来,还写在这次“相约西湖”的文案中。没想到刘新园看到了不高兴,原来学生把垂杨和山丹位置弄反了。“这是不能弄错的。”
但其他的时候,还是当个快乐的普通人吧。经历过那么多事,很多东西已经看淡了,还是当个活得像自己的老头吧。
刘新园,湖南澧县人,驰名中外的陶瓷考古专家。先后被上海复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景德镇陶瓷学院聘为名誉教授,被苏富比公司聘为学术顾问。 1987年由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1983年先后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国立弗利尔美术馆、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单位之邀,作专题学术讲座数十次。主要著作有《蒋祁“陶记”著作时代考辩》和元官窑以及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官窑研究专著。 (记者 潘宁 桂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