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动态>>|
中国“大师瓷”还缺些什么

发布:2010-10-29 10:01:1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字体: ]

珠山八友之王琦《凤尘三侠》

  “今天中国陶瓷是一个‘大师’的时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这样概括时下的当代陶瓷艺术市场,并坚决要在大师两个字上加上引号。在吕品昌看来,以传统技艺传承为重点的大师评选,评选标准一直没有变化,大师作品只重视技艺而忽视创新和时代性,怎么能够出现当代意义的真正陶瓷大师呢?

  继承还未到位?

  评选大师的初衷没有错,国内也确实涌现出一批公认的大师,如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鳞、刘传、梅文鼎、顾景舟、吕尧臣等。但吕品昌认为,由于大师作品占据绝对主流市场,只要受封大师,其作品就身价百倍,这导致不少人使出浑身解数来经营和获取“大师”头衔,一旦成功,就忙得只有请“枪手”了。

  “这么俗的东西竟然会有市场!”如吕品昌这样的质疑者对一些工艺大师的作品耿耿于怀,认为“大师瓷”卖得好只是针对中国礼品市场。2009年秋天,上海首届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就以标榜原创为态度,将大量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屏蔽掉。

  当然,大师们并不在乎这些质疑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看不出,这些与全球潮流同步的当代艺术品好在哪里。相反,大师们认为,这些作者大多没有技术,根本不懂陶瓷语言,又能做出什么艺术来呢?

  作为同时存在于当代陶瓷领域中的两种取向,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无论哪一方,都会指出对方的不足,但两者并行发展,互相无可替代。那些热衷于国际潮流与当代表现方式的人士认为,国外除了在概念上有所突破的陶瓷艺术,传承技艺者也不在少数,但相比之下,传统技艺传承部分在中国当代陶瓷领域所占比例过高。

  除此之外,对当代工艺大师的质疑,也有其他方面的声音。陶瓷收藏家陈海波认为,在中国,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大师是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使中国陶瓷脱离实用,变成纯粹的艺术品,那个时期是20世纪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吕品昌也认为,珠山八友确实是那个时代拥有创造性的瓷艺团队。从陈海波与吕品昌这些说法中,看到的并不是指责继承传统,而是他们认为,当代“大师瓷”在继承传统上还没有到位。

  实际上,中国当代陶瓷所遭遇的问题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加复杂。像中国书画、玉石雕刻等门类为国内所独有,而瓷器在被外国人破译出烧造的密码后,不断改进创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国瓷器要将传统发扬光大,任重而道远。

  中国瓷逐渐走向衰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郑宁说,在唐以前,上层人士多使用铜器,下层百姓多使用陶瓷,瓷器的烧造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到了唐朝,经济的发展使得铜币不够用了,铜被禁止用以日用,瓷器代替了铜器,迅速发展普及起来。这为宋瓷的巅峰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加上宋代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发展,典雅、质朴、含蓄的审美影响着当时的陶瓷工匠,他们崇尚质朴,鄙视过分的人工雕饰,五大名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种审美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日本、韩国的陶艺风格。

  至于明清瓷器,郑宁认为,中国历代的瓷器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宋的典雅,元的奔放,明的简约,清的繁复。明朝很多时候是在仿宋,但不再刻意追求精神境界,美学高度与宋朝无法相比,但彩绘的出现为中国瓷器发展出一条新路。清朝事实上是中国陶瓷工艺技术水平最高峰的阶段,当时的瓷器胎质缜密,釉质细润,法国人雷奈·格鲁赛就认为,清朝的雕塑和绘画明显衰落,陶瓷却是绝对的顶峰。乾隆后期,中国瓷器逐渐走向衰落。

  吕品昌也认为,宋元之后,尽管每个朝代都有灿烂的作品出现,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特别是从美的创造性来看,瓷器创造性发展进程大大放缓了,元以后一直到清,包括器形、装饰、创新的力度在减缓,尽管在样式上不断有增有减,但从创新的角度衡量,是一直在滑坡。创造力的减弱,被吕品昌认为是因为匠人因循守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传统资源的当代转化问题研究不够,而遵守前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有吃有喝,他们也没有再去创造的压力。当下的传统陶瓷产区如景德镇、宜兴、醴陵等都存在同样问题。

  陈海波对于吕品昌的看法表示认同,他指出,今天当代“大师瓷”的症结也在于此。例如,同样是块瓷板,珠山八友可以在上面诗书画印,而当代的大师不要说吟诗一首,很多人书法都写不好,面临很大的问题。但是,今天很多艺术家都做瓷绘,其中包括没有绘画基础的,只是在那里描。表面上看,继承得很风光,实际上,真正好的艺术品并不多。

  王者能否归来?

  一个很让人郁闷的现实是,中国瓷器曾经是欧洲贵族才用得起的东西,而现在,随便一个欧洲餐馆都有可能把中国瓷器当做一次性餐具随意处置。对于当代中国艺术陶瓷来说,昔日王者归来,还需要什么呢?

  按照吕品昌的想法,这个答案是这样的:“从中国陶瓷的高峰来看,个性追求和思想境界,原创的精神都是构成高峰不可或缺的元素。不管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大师,只是看我们的大师能不能把重点放在原创精神和作品的思想追求上。”

  20多年前,吕品昌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时,就曾把传统经典器形的瓷器进行摔打和扭曲,用碎片重新组合成他所认为的艺术品。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吕品昌的行为简直就是胡闹,而在此后攻读硕士学位时,吕品昌将“胡闹”进行到底——他把历来视为大忌的陶瓷缺陷,如“釉裂”“气泡”和“黑点”等放大到极致。之所以有如此举动,是因其发现当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沉浸在传统技艺氛围中,缺乏创新;而其“胡闹”的作品正是其内心的写照。

  其实,在吕品昌开始“胡闹”之前30多年,西方的当代艺术陶瓷就已经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胡闹”。1954年,奥克兰加州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硕士彼特·沃克思在美国发起了“奥蒂斯革命”。这场“革命”的内容就是要陶瓷完全脱离日用品的束缚,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变身为纯粹的艺术品。同样在1954年,日本人八木一夫创作出了《萨姆萨先生的散步》,改变了花器的本质,使其不再实用,而纯粹成为一种造型。八木一夫的创造力,使得陶瓷从传统实用领域上升到纯精神领域,确定了陶瓷艺术的地位。可以说,吕品昌的陶瓷“胡闹”更像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与国际接轨,至少也是在试图与全球当代艺术陶瓷站在同一个层面上。

  “从内心出发,把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赋与陶瓷,带来与传统陶瓷迥然不同的东西,这是当代艺术陶瓷在全球划时代的潮流。”吕品昌说。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