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要稳,手腕要有力,刀要倾斜,下刀果断,刻的线条要清晰、深浅匀称,一气呵成。”应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鲁迅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教授关宝琮近日专程来到金华,向陈新华传授半刀泥刻花工艺(如图,左为关宝琮)。随着关宝琮的讲解和手中刻刀在婺州窑大盘素坯上的游走,一幅刀法犀利、洒脱自然、立体感十足的奔马图就展现在面前。
今年76岁的关宝琮,对中国古代陶瓷史及陶瓷工艺有着几十年的研究,不仅是一位陶瓷艺术大师,也是一位陶瓷收藏家,出版有《陶艺作品集》、《国画作品集》、《辽瓷艺术》、《民窑青花》、《中国古代造型与装饰》等专业书籍,他的著述《辽代的陶瓷研究》、《辽三彩研究》、《辽白瓷研究》获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为了提升婺州窑的品位和档次,继承和创新婺州窑的刻花艺术,陈新华凭着与关宝琮多年的友情,在今年9月份趁赴河南汝州参加中国历史名窑技艺大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盛情邀请关宝琮前来金华进行传统工艺陶瓷半刀泥刻花技艺指导。三天前,关宝琮如约来到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手把手地向陈新华传授他那娴熟的半刀泥刻花技艺。
关宝琮告诉记者,婺州窑的刻花在北宋时期就很有特色,蓖麻纹、卷草纹用得很多,曾经影响了龙泉窑和福建汀村窑刻花的发展,直至明清以后婺州窑技艺失传。如今,婺州窑被重新挖掘和开发。在他的眼中,作为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陈新华,在研究、发掘传统婺州窑工艺技术上既有传承,也有新的突破。关宝琮说,陈新华的婺州窑作品传统特色非常浓厚,但又不固守传统,而是另辟蹊径,常常将塑贴、戳印、刻花、弦纹、跳刀等多种技法运用在一个器物上,多种艺术手法进行综合装饰,并且结合得很好,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近些年,陈新华的作品在全省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展览中频频获得金奖,得到业界内外的众多好评。
据了解,刀法丰富变化多、富有立体感的半刀泥刻花,在古代耀州窑和定窑中已经运用得炉火纯清,而如今这一技艺已经成为独门绝技,很少有人能自如运用了。这次来金华之前,关宝琮特意将自己收藏的有半刀泥刻花的耀州窑拍了照片带过来送给陈新华作为资料保存,还精心绘制了多幅传统的婴戏图、十二生肖图、奔马、荷花翠鸟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陶瓷图案送给陈新华,又耐心地演示和教授半刀泥刻花技艺,以便让陈新华在今后的婺州窑瓷器中,以刀代笔,运用半刀泥刻花技艺,丰富婺州窑的表现手法和花色品种,进一步提升婺州窑作品的品位和档次。
昨天,陈新华带着20件婺州窑新作前往杭州参加第11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临行前,陈新华对记者说,他对关宝琮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充满感激。“婺州窑是金华先民留给我们后人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发掘和弘扬婺州窑瓷文化,让婺州窑工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有关宝琮老师这样的前辈对婺州窑关心和支持,我相信,延续了几千年的婺州窑将会赢得更多的知音!”(记者 苗青 时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