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高安陶企库存危机一触即发 部分企业将提前停窑放假

发布:2010-11-5 14:18:08  来源: 《陶瓷信息》  [字体: ]

  2009年井喷式的销售行情在前,谁也不会想到,2010年的高安陶瓷产业却迎来了发展史上最差的一年。进入4月份后,众多陶瓷企业的产品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库存,经过3个多月的煎熬后,7月份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价格战和停产限产的“悲壮”局面。俗语言:“七死八活九翻身”,这是陶瓷行业往年销售季节的真实写照,但2010年的9月份,并未出现“翻身”的迹象,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尤其是瓷片生产线很多都静悄悄地“躺”在生产车间,而不远处的产品堆满了仓库,甚至都挤满了企业厂区的空白过道。高安一位从事过20年陶瓷经营的企业老板无奈地说,这是高安陶瓷产业最艰难的一年!
 
  全年销售目标不及格   库存危机一触即发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安陶瓷企业出现了如此罕见的景象呢?
 
  陶瓷厂家对2010年中国陶瓷市场走势的过分乐观是“罪魁祸首”。记得在今年5月份,笔者采访江西太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毅恒时,针对陶瓷行业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的跟风现象和投资动机,他说,当前阶段(产能急剧增长)的陶瓷产业,投资(尤其是小规模同质化产品投资)不能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要抱有做企业、长远发展的准备,否则风险很大。果不其然,随着高安及周边地区产能的剧增以及日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仅仅过去3个月,高安陶瓷企业的库存压力便一天天增大。记者在8月份曾做过一份详细的统计,截至到8月底,高安和周边地区(限江西省内)停产的生产线达到23条,主要涵盖内墙砖、外墙砖、水晶砖、西式琉璃瓦、抛光砖等产品的生产线。盲目乐观导致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更导致了企业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无法完成。据记者初步统计,高安及周边地区的陶瓷企业有近70%的企业表示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更有90%的企业表示无法完成全年预订的利润目标。
 
  “七死八活九翻身”是历年来陶瓷行业销售行情的真实写照,但截至到11月份,高安有近70%的企业库存压力丝毫未减,这不仅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销售能力,更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库存的压力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并不断侵袭到从配套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与年初乐观的情绪相反,高安陶瓷行业大半年的销售成绩单暴露了内中病疾,真实的市场并不如当初想象的精彩。记者在今年8月份,开始走访高安周边省份的建材市场和当地陶瓷企业的生存状况,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答案。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的建材市场了解到,由于受国家“房控”政策的调整,市场对于中低档次的陶瓷产品需求增幅较往年有所下降,而且由于湖北当阳、蕲春,湖南岳阳等地在去年兴建了20多条生产线,大量的产品优先释放到自己本省的市场,大大削弱了江西陶瓷产品的输出范围。同时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的残酷性大大超出了2009年的“一路飘红”的景象,残淡的市场给很多充满火热激情的老板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库存高筑  银根紧缩  严峻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库存在大量增加,给我们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日前,高安一陶瓷企业的老板向记者大倒苦水。据该老板称,由于库存不断加大,现在连堆放产品都成了问题,部分的企业开始兴建二期工程的厂房建设,用来充当临时的仓库。如果库存数量达到月销量的2倍或者3倍的话,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陶瓷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的危险。据记者统计,目前在高安陶瓷产区,产品库存周期超过60天的企业不下10家,尤为突出的便是内墙砖、外墙砖和西瓦产品。据高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上半年很多新的陶瓷项目签约和施工,国家的四大银行均向高安陶瓷企业放贷了数额不小的贷款,但随着陶瓷企业下半年淡季的持续以及缓慢的资金周转,导致银行和信贷机构缩紧了对陶瓷企业的放贷力度,有的甚至切断了对陶瓷企业放贷。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由于陶企资金周转困难,加之银行放贷“捂紧”,部分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开始向民间资本“伸手”。民间资本虽然能够解决企业一时的困难,但高额的利息也让陶企如临深渊。
 
  供大于求  部分企业会提前停窑放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陶瓷企业处境推向悬崖边缘的,显然是陶瓷企业。
 
  在2010年年初,由于中国陶瓷行业延续了2009年的火爆态势,许多企业对全年销量预期极高,不仅制定出了增幅显著的销售目标,甚至纷纷圈地增线扩建扩产。记者粗略估算,2010年江西省的陶瓷生产线比2009年增长了50%以上,新增生产线超过30条。
 
  出现这一情况,是不是偶然的呢?事实上,陶瓷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早就摆在了桌面。近年来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出现:河北高邑、沈阳法库、辽宁建平、山西阳泉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福建、四川的建陶产品总量又并没有明显减少。资料显示,2007年建筑陶瓷砖产量为50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55亿平方米,2009年则突破68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将突破70亿平方米。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产能严重过剩。作为世界陶瓷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外贸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介绍,2008年我国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5632万件,仅增长1.9%。2009年出口5377万件,下降4.5%,且同时出现出口量下降、出口金额下降、出口产品平均单价大幅下降的现象。陶瓷出口形势已经显示出疲态。
 
  江西新景象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国光告诉记者,“这些产能目标和销售目标都是厂家根据2009年的销售成绩单制订的,但200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有诸多政策支撑。而到了2010年政策利好已经充分释放之后,市场必然要走下坡路。”高销量目标带来的是高排产计划,而后者与真实的市场情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之后,巨大的库存量就出现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多米诺骨牌”还在不停地倒下去。虽然中长期来看,中国陶瓷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对2010年下半年而言,利好政策引发的需求透支将会使陶瓷整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0年下半年销量将少于上半年,因此,下半年的库存压力极大。一些企业的库存如果在11月份没有进行一定量的释放,在12月份很多的企业将会出现停窑放假。
 
  减产成必然  竞争与洗牌将激烈上演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是企业。记者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很多的企业从8月份后便开始推出了优惠的产品价格,以此来推动产品的销量。但多数瓷砖经销商认为,打价格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家掀起价格战势必有很多的跟风企业,相同的产品,透明的价格,其实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多大的意义。
 
  不过,减产或许是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如果不减产,不单是企业存在压力,陶瓷经销商也将面临困境。此外,面对疲软的市场,不仅陶瓷企业面临着煎熬,那些已经破土动工的企业现在也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局面,市场行情的恶劣,大大粉粹了他们当初建厂的热情,很多的在建企业纷纷减缓了企业的施工进度。
 
  面对严峻的形势,有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反倒希望寒冬能来得更猛烈一些,那样将淘汰很大一部分企业,告别行业无序发展的局面,最终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十足信心的企业来说,已经没有心情再谈行业洗牌了。
 
  严峻的形势,如一层厚厚的迷雾笼罩在陶瓷行业上空。针对高安陶瓷行业的现状,太阳陶瓷董事长胡毅恒说,价格战、产能快速增长或重复性建设,看似不好,实际上它是通过竞争加剧来催发一些企业提升,若没有这个过程,产业的整体提升就会停滞不前。应该说高安陶瓷产业这两年已经取得了良好发展。但是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目前高安的产业规模很大,但一个行业成熟不仅仅是体现在生产制造层面的,它的研发设计能力、市场品位,都是行业成熟的关键指标。此外,一个产区的成熟,它应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高安的个别企业和政府也正在努力,期望能有一个更高的提升与更好的发展。
 
  或许,竞争和洗牌是高安陶瓷行业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两块重要基石。(记者 商超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