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拒绝接受采访 河南汝阳陶瓷产业“犹抱琵琶半遮面”

发布:2010-11-5 15:26:58  来源: 《陶瓷信息》  [字体: ]

  10月中旬的汝阳,天一直阴沉沉的,让人感到沉闷、压抑。
   
  而此时更为压抑的则是当地的陶瓷企业负责人。“现在国家节能减排压力大,对当地企业限电、限产要求非常严格。”当地一家陶瓷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陶瓷企业作为高耗能企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自己的企业刚刚步入建设、生产轨道就遇到了让人头疼的情况。

  或许,这仅仅是汝阳建设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的一个插曲。

  对于汝阳而言,按照规划,到2012年底,计划入驻的陶瓷企业将全部建成投产,其主要产品是中高档地板砖、墙面砖,届时,汝阳县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以生产高档墙面砖、地板砖为主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然而记者前往采访,当地政府相关人员热情接待,但对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规划却拒绝接受采访。“低调,要保持低调。”当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此答复记者。

  汝阳的陶瓷优势

  汝阳隶属河南省洛阳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

  汝阳地处豫西伏牛山区,距洛阳市区75公里。据资料显示,汝阳是中国“秫酒”的发祥地,素有“酒乡”美誉,全县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地貌呈“七山二岭一分川”分布;辖13个乡镇1个工业区、216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

  尽管如此,汝阳的资源优势却是得天独厚。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获得的资料显示,汝阳现已探明矿藏七大类30余种,其中东沟钼矿单体金属储量达70万吨,居全国首位;铅锌金属储量168万吨;玄武岩储量50亿吨;城西煤矿探明储量在7000万吨以上;发展陶瓷产业所需要的石英砂、粘土等原材料极为丰富等等。

  “这些都是县里的宝贝,可由于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受以前区位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潜在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汝阳县政府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当地职工人均月工资不足1000元。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当初汝阳县委、县政府认为,汝阳县域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就要进一步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产业链条,走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汝阳产业集聚区随之而出。

  据当地政府网站资料显示,汝阳产业集聚区地处郑(州)平(顶山)洛(阳)经济长廊的腹地,面积7.86平方公里。宁洛、二广两条高速公路,汝安、洛界两条普通公路和焦枝、临登两条铁路在此经过,在集聚区附近留有出入口或设有客运站、货运站,集聚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不言而喻。

  正是看中了这样的交通优势,早在2004年,汝阳县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处规划了汝阳工业区,把“工业强县”的梦想寄托在此;洛阳市委、市政府把这里命名为洛阳市工业异地迁建工程汝阳新区,将其视为市区工业“退城进郊”的理想之地。也正是凭着如此优越的条件,汝阳工业区一成立,便吸引了洛玻集团龙昊玻璃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特种金属材料和煤化工两大产业集群。

  对于有着陶瓷资源优势的汝阳,自然也不会放过对陶瓷产业的关注与发展。2008年12月,汝阳工业区被河南省发改委批复为汝阳产业集聚区,除特种金属材料和煤化工产业外,重点包括陶瓷在内的新型建材也被列为该集聚区重点发展的产业。

  让陶瓷改变穷现状

  10月16日,18:00许,正值就餐高峰时间。可在汝阳一条繁华街道上,小樊夫妇正在自己饭店里百无聊赖的看电视。“县城流动人口少,当地老百姓穷,又很少出来消费,生意不太好做。”小樊说,虽然能经常看到外地人来往,但当地发展陶瓷产业带来的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

  汝阳县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早在多年前,民间曾把洛阳市辖八县一市按发展总体水平分为三个世界,汝阳县则位列其第三世界。 2007年底,洛阳所辖九县市民营经济税金完成情况中,偃师、新安、伊川、栾川民营经济实交税金均在10亿元以上,宜阳、孟津是3亿元左右,嵩县为2.6亿,而汝阳仅为2.4亿元。

  该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他看来这组数据更能看出汝阳县与其他县市的差距:2007年,洛阳市定70户重点民营企业中,其所辖九县市共38家,其中偃师10家,孟津、新安各6家,伊川、栾川各5家,宜阳、洛宁各有2家,汝阳和嵩县都只有一家,市定骨干企业25家,只有汝阳和宜阳没有企业入围。 汝阳县唯一一家市定重点企业兴荣工业有限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21406万元,仅排在全市第34位,实交税金1021万元,排全市第26位,交税额只相当于栾川县富川矿业的1/27,相当于洛宁发思德矿业的1/8,嵩县雷门沟钼矿的1/7。洛阳市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廛河区紫金银辉公司达到44.2亿元,相当于汝阳县2007年度全年民营经济营业收入77亿元的74%。

  汝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汝阳县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在河南省118个县中排在第75位,而同属洛阳的偃师、新安、伊川,甚至栾川都排在了全省前二十名。管委会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新安与伊川的发展,一个是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依靠当地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走“资源变财富”的发展路子。

  此时拥有石英砂、粘土等陶瓷优势资源的汝阳除看到其资源、交通优势外,陶瓷产业的产业链长、经济效益见效快等也成为其当仁不让的选择。根据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规划重点之一就是新型建材。记者了解到,集聚区新型建材产业群的支柱行业定位为玻璃和陶瓷,利用汝阳县丰富的石英砂、粘土等原材料,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在集聚区玻璃和陶瓷生产的基础上,建设新产品生产线和引进该行业新企业的投资建设,建立起完整成熟的新型建材的产业聚集群,至2020年,以陶瓷为主的建材产业达到60亿元。
 
  汝阳陶瓷产业“犹抱琵琶半遮面”

  2009年8月18日,汝阳县分别与福建华中陶瓷有限公司、沈阳强盛陶瓷有限公司签订的生产项目,两家陶瓷企业将建成16条生产线。9月27号,总投资8亿元、占地600亩的汝阳强盛陶瓷项目在工业区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8条陶瓷生产线,年生产高档墙地砖60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13亿元,安排劳动力4000名左右。该项目预计2010年3月正式投产。

  2009年11月30日,汝阳县名原陶瓷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点火试生产。这是河南省当时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陶瓷生产线。该公司董事长金国强曾向媒体介绍,该公司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4条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将生产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装饰用内墙砖。据悉,也将是洛阳市首家新型内墙砖生产企业。

  2009年12月25日,位于该县产业集聚区的国邦陶瓷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由新加坡兆璟财团等6家企业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陶瓷项目。国邦陶瓷项目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8条目前国内领先的大型中高档抛光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8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建设周期3年,一期投资2亿元,建设2条抛光砖生产线,预计2010年6月份投产。

  ……

  “现在只有强盛陶瓷还在正常运转。”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压力下,当地正在对企业进行限电生产,作为高耗能、耗电量大的建陶产业是限电的重点产业,其他陶瓷企业有的目前还没有投产,而有的刚刚投产就要面临停产的命运。该人士介绍,汝阳陶瓷产业在发展、建设初期就受到了外界的关注与质疑,多次因环保等问题被媒体曝光。这一说法得到了汝阳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士的印证。该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媒体前来表示对汝阳发展陶瓷产业感兴趣,要进行报道,随后就出现环保、节能等负面报道,汝阳现在对媒体采访非常谨慎。

  记者在汝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采访时,负责接待记者的管委会负责人拒绝向记者提供任何关于当地陶瓷产业的资料,表示“不宜宣传,低调,要保持低调”,当记者询问多少家企业时,其也表示“都不太好过,就不要采访了”,政府部门不会对此接受采访。而据汝阳县有关领导介绍,按照产业集群区计划入驻的陶瓷企业,到2012年底将全部建成投产,其主要产品是中高档地板砖、墙面砖。届时,汝阳县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以生产高档墙面砖、地板砖为主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汝阳目前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规划,在未来3年打造河南省最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的目标上,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当地招商的力度。(记者 柴刚)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